散文承德承德
承德承德
赵建平
河北
承德,在我心中原本只是旅游胜地。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最大的木制佛普宁寺千手千眼观世音,有世界最短的河流热河等等。
没想到,承德竟成为我军旅生涯的终结地,连队和战友们在“史上最强军改”中移防到这里,这里又成为我的牵挂地。
更没想到,我刚转业到地方时,全国各地正在学习塞罕坝精神,承德塞罕坝又成为一座精神高地。我也是在塞罕坝精神的滋养下,开启追梦新征程。
如今在我心中,承德不再只是一座山庄,还有一种精神,更有一份牵挂。
一座山庄一段历史
年初,我跟副连长滑利兵到承德办理转业手续。避暑山庄就在部队驻地附近,战友雷文明跟我们一起游览避暑山庄。在寒冬腊月游览山庄,避暑效果果然非同一般的好。
自己游览只能是走马观花,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才有意思,要想知道这些,就得听导游白话,所以我们还请了一位导游。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我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避暑山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比如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乾隆还是比较孝顺和懂事的,他命名的36处景点都是三个字的,比如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等,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记得游五台山时,导游曾说,嘉庆帝把自己题的牌坊竖在了康熙和乾隆的前面,坏了规矩,文殊菩萨显灵,在他的牌坊上踢了个脚印。
承德避暑山庄的兴建比较有传奇色彩。据说,因为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不适应中原大地的环境和风俗,所以康熙选择在承德建造一个行宫,作为关外和关内的一个过渡,让皇族的子民有一个缓和的空间,以更好的适应关内的水土人情。
康熙为何选择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呢?据说,康熙当初勘察山庄地势时,发现此地有一山峰高耸入云,犹如一座棒槌峰直插云霄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座山古时候被称为“石挺”“天柱”,康熙赐名为“磬锤峰”。不过当地承德人还是喜欢叫它的俗名“棒槌山”。在民间传说中,说这棒槌山是根定海神针,它一旦倒掉,那么北京甚至整个中国就会重新变成一片汪洋。
这里后来的确成为清朝的定海神针,不管北京多么风起云涌,这里始终平静如初,还有不少皇帝选择在此办理政务,很多皇族成员都会在此聚集,这里也成为了皇家联络感情的一个平台。
避暑山庄正殿大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书“避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为康熙皇帝的御笔,字体浑厚有力,虽历经几百年仍熠熠生辉;匾额四边镂空雕刻着花纹,古朴厚重,精美绝伦,分外醒目,是难得的精品。
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应是“辛”字,康熙把“辛”字多写了一横,成了错字。好好的字多加一横到底是笔误还是另有用意呢?
一说,建筑避暑山庄,乃是为了显示康熙对未来目标——“万世缔构”的自信。“避”字有意多写了一笔,并没有人怀疑他写了错字,却引得多少饱学之士猜想他当时的心态。
还有一个典故的,就是说皇帝要看看大臣们对他尊不尊敬,敢不敢对他提出疑问,所以故意写出那个字,颇有点指鹿为马的意思。结果大臣们谁都不敢说不对,就挂上了,一直留到现在!
还有人说,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笔,是他认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原来,皇上是忌讳“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原来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是一种异体字现象,在这里康熙皇帝是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
不管康熙出于何种用意,不可否认的是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
祖宗原本不想“逃避”,不肖子孙却恰恰在此“避难”,后来竟然无处可逃。这难道就是历史的可叹之处和无穷魅力?
一片林场一种精神
塞罕坝,位于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
塞罕坝在我国的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塞罕坝退化为高原荒丘,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四十多年来,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努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年5月,在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如今的塞罕坝已经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年8月,习总书记在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中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人以忠诚使命为内核、以艰苦奋斗为底色、以绿色发展为追求,谱写了一首人类改天换地的绿色进行曲。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木,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这就是塞罕坝。
我注意到,电视里经常播放塞罕坝的美。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春天的塞罕坝是娇羞的;山花烂漫,莺歌燕舞,夏天的塞罕坝是热烈的;千山竞秀,万谷流丹,秋天的塞罕坝是张扬的;林海雪原,北国风光,冬天的塞罕坝是内敛的。
“62年那么呼儿嘿,建林场那么呼儿嘿,热血青年,响应号召,来到塞罕坝,创大业那么呼儿嘿……”谁能想到,在塞罕坝的秀美与壮阔背后,是一段曲折的历史,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在林区,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一日两餐有味无味无所谓;下联是: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横批是:志在林海。
塞罕坝林场建场初期,条件异常艰苦。没有房屋居住,就搭马架子、盖窝棚、挖地窨子解决住宿问题。“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雨雪来查铺,鸟兽扰我眠。劲风扬飞沙,严霜镶被边。”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就没有今天塞罕坝的生态巨变。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时年轻人中的一句流行语,这句话也深深烙印在了塞罕坝人的心里。正如《绿之歌———致敬塞罕坝机械林场》所吟:从栽下第一棵树起,高坝遮不住你的壮志,严寒冻不垮你的豪情。艰苦奋斗是你的魂,无私奉献是你的根……
著名作家魏巍为此赋诗:“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
塞罕坝留给我们的除了茫茫林海,还塑造了一个个林业建设战线上艰苦创业的英雄群体,流传最广的就是“六女上坝”的佳话。
年,来自河北承德市的女中学生陈彦娴、甄瑞林、王晚霞、史德荣、李如意、王桂珍等六姐妹志愿来到塞罕坝林场,用终生不变的行动书写了“六女上坝”的一段佳话。她们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只吃两顿饭,饿了就挺着,渴了就抓把雪。汗水把棉袄湿透了,棉衣结成冰甲,鞋冻成冰坨,走起路来哗哗响。六姐妹上坝三年,一直没有回家探亲。
陈彦娴曾说:“55年前,我们个人来到黄沙漫天、草木难生的塞罕坝的时候,平均年龄不到24岁。如今,我当年的同事们大多已离开人世,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人类恢复美好自然的一段传奇。”
就是这些创造传奇的前辈们,让塞罕坝林场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还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故事激励着所有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故事证明,退化了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这些非凡成就印证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行之有效。”
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这不仅是对塞罕坝人的肯定,也生动诠释了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是联合国和世界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塞罕坝精神的高度肯定。
这沉甸甸的奖杯,凝聚着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辉映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刚从部队转业,起初有些迷茫和担忧。但是塞罕坝精神,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动力,让我更加坚信:“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
一群战友一份牵挂
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我们的统帅向世界庄严宣告,军队员额裁减30万。
军改大幕拉开了,我没有想到这次军改与我联系如此紧密,我也没成想自己也成为了这三十万分之一。
刚开始传言,我们旅要和驻石的另外一支防空部队合编。我当时还窃喜,这离家更近了。又说可能移防到元氏,我想这也不远。后来又说,要移防到山西。再后来,就爱去哪儿去哪儿吧,反正我们也决定不了。
旅队撤编、连队移防、确定转业,几乎是同时。旅队撤编,据说是跟那位后来人称“国妖”的军委领导有关。连队移防最终确定为承德。
我转业也就是在一念之间。也想过要转业,但是内心还是想在奉献几年。每逢大事找于岛,于岛是另外一个连队的连长,我们无话不说、常常交心。他说,老部队都没有了,留下还有什么意思。
我就递交了转业报告,还给自己设定了转业后的三件大事:学开车、生二孩、治胃病。两年过去了,驾照没有考过,二孩还在努力准备中,就是胃病好像差不多治愈了。当时胃不好,每次考核五公里,我必定要吐,藁城营区都让我给吐遍了。于岛还笑说,你这是占领领地做记号吗?我怒怼他说:滚,我又不是狗。
转业报告批复之后,离队之前,我是很忧郁的。战士们训练了,我经常一个人在俱乐部。有时整理发表过的文章,有时给全军政工网编稿,电脑里一直循环播放两首歌。
一首是苏虎作词、张胜作曲的裁军歌《三十万分之一》。这首歌准确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裁军令一下,我请缨离去。听从你的召唤,服从你的布局。在哪都是好样的。强军梦想,我牢记心里。来为你的壮大,去为你的火力。一名真正的军人,从来很少为自己。我曾是出鞘的利剑,我曾是雄关万里。哪怕我是三十万分之一,到哪都是强国的战斗力。我曾想以身殉国,我曾想战场杀敌。哪怕我是三十万分之一,军徽永远是最高荣誉。”
“到哪都是强国的战斗力,军徽永远是最高荣誉”,成为我以后的信条,让我在任何岗位上,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还有一首是由凤飞飞演唱的《我本英雄》的片尾曲《掌声响起来》。“孤独站在这舞台,听那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杀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拥有你的爱。”
我的青春都留在了这个叫藁城的地方,留在了我热爱的军旅。即将离队,我想的最多的还真不是自己,而是连队这些兄弟们。从这里到寒冷的承德,他们习惯吗?从防空部队到武装侦察,他们适应吗?与新的营连主官和战友们相处,他们开心吗?
那个脾气燥爱着急的排长,会不会又犯倔,有没有人包容?
那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排长,会不会感到迷茫失落,会不会又打起退堂鼓?
那个辛辛苦苦十年如一日的班长会不会立功?
那个年轻有冲劲的班长提干能不能如愿?
那几个身体有病的老班长身体能不能吃得消?
那个花钱大手大脚的班长有没有人多提醒?
我们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能不能加入党组织的怀抱?
那几个一直表现优秀的上等兵能不能转士官?
那个调皮捣蛋的新兵会不会破罐子破摔?
只是军令如山,容不得多想。军改面前,没有个人利益,只有服从和绝对服从。
我跟副连长滑利兵离队那天,没有惊动大家,就是连长鲍瑞凯和文书张佩文、通讯员刘坤等几个人。我怕这种离别的场景,我怕自己会哭,其实我的眼泪特别不值钱,感觉自己像刘备,动不动就会流眼泪。所以,连队移防从石家庄火车站出发的那天,我也没有去送行,其实那一天的情绪是很低落的。
我当排长时带的兵史华旭,家在承德,退伍后考入国安系统公务员,我们一直联系较多。他来石家庄出差,我们还见过。他生孩子,还让我帮着起名字。我们去承德办理转业关系时,我原来带的兵史华旭给我们安排了一次大聚会,众多班长悉数到场。
一切都是缘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原来从连队考学的贾明轩和姜宏晓,毕业分配到承德,又与战友们团聚了。贾明轩还分到我老领导殷小峰教导那儿。一个是我欣赏的战士,一个是我敬重的领导,这真是一种巧合和幸运。
我们一个火车拉到部队的老乡盛呈祥,从我们旅考学然后毕业分配到承德。他是我们那批兵中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的骄傲。我把心里牵挂的几个战友,给他做了一些交待,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能照顾多少算多少,就算尽我一个指导员最后的责任。
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我时时梦回军营。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承德在我心里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承德,期待下次再见。
图片/高攀提供
作者简介
赵建平笔名:莒子,别号:公子剑,网名:闲云野鹤。齐鲁出生成长,荆楚求学深造,燕赵从军闯荡。携笔从戎十四载,转业河北审计厅。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和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戢觉佑李品刚
总编:冬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投稿邮箱:
qq.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jy/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