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聊斋32乾隆陕西营买不倒翁
醒木一响
聊斋开讲
乾隆陕西营买不倒翁
一天,乾隆在避暑山庄处理完朝政,觉得有些疲劳。他叫上刘墉,换好便装,想到宫外散散心。
出丽正门后,刘墉心想:“逛集市时,他竟花大价钱买些没用的东西。这回我领他到别处去,少惹麻烦。”于是,他边走边对乾隆说:“依我看,咱今天不如到小胡同里走走。一来清净,二来也可看看僻静深巷的平民生活,了解一下民情民风。不知掌柜的意下如何?”
乾隆对这主意非常赞赏:“好,就依你。”
穿街过巷之中,自然少不了看见一群群嬉戏的顽童、井边淘米的民妇、坐在街边唠家常的老太太、兴致勃勃谈古论今的老头,还有剃头匠、吹糖人的、摇拨浪鼓的货郎……
看着市井生活中的这些景象,乾隆喜上眉梢,不时与他人搭讪几句,显得格外开心。
刘墉心中暗喜,“这个办法不赖,既省的他胡买乱买,还玩得高兴,一举两得。”
转到陕西营里的一条胡同口时,见一掌鞋的六十左右的老头儿,手里掌着鞋,嘴里还哼着曲儿,心情很不错。奇怪的是,他时不时伸手去鞋箱子里拨拉一下什么。
乾隆和刘墉看着挺纳闷儿。等走到跟前时,两人往箱子里一看,原来,箱子里放着一个老寿星不倒翁,被拨拉的晃来晃去。刘墉不由得掩口偷笑起来,“这乃是孩童的玩物。这把年纪的人,居然还玩儿的津津有味儿,真是个老小孩儿。可乐,真可乐!”
乾隆啥事儿爱刨根问底儿,他对老头儿玩不倒翁很感兴趣,便停下脚步,和鞋匠唠起来。
“老人家,为啥不去热闹人多处掌鞋?在这僻静之处,一天能挣几个钱?”
老头回答道:“说来话长,早些年,我是在火神庙那儿出摊儿。我想,凡常掌鞋之人,大都是穷人家。所以,有钱则给,无钱则罢,从不漫天要价。可这样做我的生意火了,却得罪了旁边的两个同行。后来,他们买通了地保,说啥也不让我在那儿摆摊儿了。”
乾隆一听非常生气:“真是岂有此理,专欺善心人,这三人太可恶了!”
老头哈哈一笑,宽宏的说:“我犯不着和他们生气。打那以后,我干脆搬回自家胡同口摆摊儿。好在我无儿无女,只有个老伴儿。如今又是乾隆盛世,丰衣足食,物美价廉。好歹挣上仨瓜俩枣,就够我老两口的开销了。再说了,为这事儿跟他们在街上吵吵打架,不是给咱盛世之景添乱吗。万岁爷一年才来热河住几个月啊,咱可别添乱,好让他安安生生的在这儿避暑。”
刘墉轻轻摇了摇头,心说:“呦,这老头儿嘴真甜,说的乾隆龙颜大开了。不过,乾隆毕竟没有暴露身份,所以不能给赏钱。一个掌鞋的,又没啥东西能让他买。我看,皇上能多和你唠一会儿,就是你不浅的福气了。”
其实,乾隆对老头在哪儿摆摊儿并不感兴趣。他话锋一转,问道:“老人家,您为啥总拨拉那个不倒翁呀?不耽误活计吗?”
“呵呵,你看着挺可笑吧,其实,我不是随便玩儿的,你看——”他又伸手拨拉了两下,“不管怎么拨拉,它总是不倒。一看见他,我就想,大清江山就像它一样永不倒。”他又伸手拨拉了一下,“就是不倒。所以,我总是把它带在身边,只要看一眼这‘永不倒’,我心里就乐滋滋的。”
“坏菜了!”刘墉暗吃一惊。“皇上又要当大头啦。”
果然,乾隆最后竟出一千两银子买了这个不倒翁。而且,他回去后,把不倒翁摆在寝宫的案几上,一直到死都没拿掉。
回宫后,他天天都要亲手拨拉几下不倒翁。而且越看越爱看,越看越高兴。后来,他竟然觉得给鞋匠一千两银子都亏了人家。最后,乾隆决定写一副对联给掌鞋的,再表赏赐之意。
鞋匠虽然接受了一千两银子,可一直不知道买主就是皇帝。回家后,老伴儿还埋怨他骗人钱财,天理难容。老两口商量好,一定要设法找到买主,退回银子,或等买主反悔找上门时再退给他。
这天,忽然来了热河府的一位官员和两个太监,送给掌鞋匠一副对联:
上联是:锥锥锥锥出穷鬼去
下联是:拽拽拽拽进福神来
横批为:线线进财
老两口这才知道,原来是皇帝买走了不倒翁。
当晚,老两口越想越害怕。一个泥做的不倒翁竟卖了一千两银子,虽说是皇帝强塞给的,谁敢保证以后他不秃噜反悔。到那时还不弄个欺君之罪掉了脑袋。老两口决定收拾收拾远走他乡。没几天,陕西营一带再也见不到老两口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据说,从那以后,每到春节时,热河府一带的掌鞋匠,都请人把那副对联写在红纸上,端端正正的贴在大门口。
点开链接看更多聊斋
热河聊斋(31)
雾灵山小白龙送犁
热河聊斋(31)
百鸟汇热河搭救李寡妇
热河聊斋(30)
僧冠帽下有个宝库
热河聊斋(29)
上板城花椒仙子斗蝎精
热河聊斋(28)
潘家沟神奇的小泥人
热河聊斋(27)
美狐仙火烧承德县衙
热河聊斋(26)
热河大集乾隆买驴
热河聊斋(25)
刘墉巧对乾隆诗
热河聊斋(24)
新杖子南边有个夹马石
白癜风症状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jy/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