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人民日报为什么对承德有过

避暑山庄丽正门

1.

如今的避暑山庄,宫殿庄严,亭台灵秀,山清水绿,鸟语花香。

皇家园林,紫塞明珠,每年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的游客,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四十年多前,这还是一个你不敢想象的混乱的避暑山庄。

四十年前,《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与每一个承德人都有关的文章,促进了避暑山庄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承德人受益至今。

这是一篇批评文章,题目是《承德市避暑山庄为何迟迟不能对外开放?》,

发表在年7月26日《人民日报》的第二版上。

署名是“本报记者郑启民”。

..

文章说:

避暑山庄在解放以前遭到了严重破坏。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以保护和修缮,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承德地区前地委第一书记违反国家规定,于一九七二年擅自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为当地领导干部建造了九栋宿舍楼,使这个风景区遭到破坏。上行下效,当地一些单位和住户也蜂拥而至,先后搬进山庄的大小单位有十五个,住户二百五十多家,和北京故宫的“文渊阁”齐名的“文津阁”,做了承德地区招待所;西湖边上的芳园居,成了家属院;景色秀丽的“梨花伴月沟”,成了承德市电力局的石渣堆集场。有的单位和住户还在山庄内加筑围墙,扩大占地,或养猪养鸭,或种瓜种菜,把个好端端的风景区分割得七零八落,成了一个大杂院。

国务院办公室于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给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北京军区等单位下达指示,限令住进避暑山庄的单位和住户,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迁出,所需搬迁经费和建筑物资可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奇怪的是,搬迁经费和建筑物资早已按时拨发,限令搬迁的时间也过去了两年半,住进山庄的单位和住户不仅没有搬出,个别单位和住户竟然继续迁进山庄。

人民日报的记者水平就是高,也敢说话。

按媒体规律,这是应该发表在内参上的文章,居然公开发表了,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高层领导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这是一九七八年,那是一个春天。

这一年的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全党上下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全民思想的大解放。

那是历史上舆论环境最好的时期之一。

3.

人民日报对一个地方党委作出批评,这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文章直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主要领导不负责任。

很多事情都一样,领导抓,抓领导,事情做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

文章接着说:

原因何在?据调查,承德地区和承德市的领导,对国务院的指示没有认真执行。地委和市委虽然成立了搬迁领导小组,任命了组长和副组长,但形同虚设,无人负责。

关于那个时期避暑山庄的样子,很少见到照片和文字记录。

幸亏有郑启民的描述,才能够让我们知道四十年前的避暑山庄。

六十年代的德汇门季增摄

当时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住在山庄的住户共有四百五十九家,两千六百多人,这样多的人在山庄内进进出出,给管理和修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去年才搬进来的承德地区建筑局,有重型卡车和吊车多辆,天天在山庄内开来开去,喇叭尖叫,马达轰鸣,烟尘飞扬,使得游人掩耳捂鼻,敢怒而不敢言。

万树园南侧湖边,有一个“浦田丛樾”亭,国家去年才修复这个亭子,今年就被住在附近的干部家属把亭子的墙壁和倒挂眉子拆光了。

万树园一角,原医院处

4.

时任承德市文物局办公室主任的王荫田经历了避暑山庄内单位和住户搬迁的整个过程。

作为办公室主任,对山庄内的单位和居民有更准确的记忆,他在《驻承德避暑山庄的单位和住户迁出的经过》一文里写到:

由于自然和历史人为破坏因素,新中国成立时,避署山庄的建筑仅存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山庄内十万平方米的建筑,就剩了一万多平方米了。

20世纪50年代,军分区搬进了避暑山庄。后来,地委家属院也搬进去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陆续又有些单位和住户搬进去了,如地区鱼种场、“三支两军”家属楼(九栋)等,进入山庄的单位越来越多,住户也越来越多。

年统计,进驻山庄的单位共计有21个:承德军分区、医院、行署文津阁招待所、行署畅远楼招待所、行署烟雨楼招待所、市幼儿园、地区教学仪器供应站、地区基建局、人防办公室、供水公司离宫水场、地区鱼种场、狮子沟林场、战备防空洞看守处、地区人防看守处、铁道兵某所属特务连、空后某雷达站、承德地区基建局、地区知青办公室、天津市知青办公室、虹桥区白铁加工厂、爱民制药厂、德汇门派出所等。

地砖被修纪念碑了,又险些失火的澹泊敬诚殿

住户有多户居民,据说,连现在的博物馆里那些康熙乾隆住过的房子,也都住进了人家。孩子放学,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就回皇宫了。

现在想想都后怕,那个时候没有集体供暖,家家户户都生炉子,把离宫点着了都是分分钟的事。

险些失火的事还真的发生过。

安忠和《承德文坛名人轶事》载:年,时逢毛主席去世,澹泊敬诚殿改设灵堂,从阅射门到澹泊敬诚殿,花圈堆积如山。电视剧《打狗棍》的编剧之一戴俊卿那时还是小戴。小戴退伍归家,一夕饭后,步行至阅射门,突见门前有花圈被灯泡烤燃,火苗窜起,正在蔓延。小戴虽已解甲,军人雄风依然,抓起扫帚将火扑灭。

博物馆那一片如果点着了,避暑山庄还能剩啥,想想就是一身冷汗。

山庄内非古建筑面积达八万多平方米,占地65万平方米,占到了山庄总面积的12%,万树园、试马埭全部被占用。

烟雨楼被用做招待所,在这里睡觉时不知道做什么梦

5.

王荫田说:其实,早在文革后期,周恩来总理和复出后的邓小平就提出整顿方案,力图尽快恢复各项事业,党中央、国务院为了使外宾多一个可去的地方,就选定了承德避暑山庄。

中央指示:承德准备开放,进驻避暑山庄的单位、住户搬出。

承德方面按照中央指示,组织人员做出来两个《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上报省和中央、国务院。

年2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北京军区、国家文物局转发了纪登奎、余秋里、谷牧三位副总理对山庄问题处理意见的批示意见,除承德军分区包括六和塔附近家属宿舍暂不搬迁外,其他单位两年内迁出。

实事求是的讲,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下发后,河北省委和承德地、市委也是高度重视,避暑山庄整修工作立刻提上日程。

年,国家计委拨搬迁经费万元,后来又追加了万元,同年就开始了基建工程。

医院医院,行署安排在东园林和西大街建13栋住户搬迁楼。

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不但没搬出来的,还有搬进去的,这才有了《人民日报》的批评文章。

鱼种场,真会想

6.

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7月28日,《承德日报》全文转载并加编者按。

编者按说:

中共承德地委和承德市委于二十七日分别召开常委会,对该文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地委认为,《人民日报》的批评是正确的,反映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避暑山庄之所以迟迟不能对外开放,主要责任在地委......

8月11日,承德地委召开了有地直机关和全市干部参加的搬迁动员大会,地委第一书记韩荣吉做动员讲话,对搬迁迟缓问题查找原因,代表地、市委作了检讨,主动承担责任。

动员会当天,就有地区文津阁招待所、地区知青办、天津知青办搬出了避暑山庄。

这一年的9月16——18日,谷牧副总理来承德,听取汇报,就避暑山庄准备开放、整修、搬迁工作再次做出指示。对尽快完成搬迁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的李晓东记录了谷牧副总理的承德之行:

9月18日下午,谷牧副总理听取承德地市领导汇报,地委书记韩荣吉汇报应迁出的未迁出,人民日报郑启民著文批评时,他问:郑是干什么的?(韩:人民日报记者)记者来访了?

韩汇报到年在离宫建三支两军家属楼时,他说:你们进宫了!(韩说:当时有的同志说不能在这里建,地委没有采纳)你现都说的冠冕堂皇,那时候你说话算数不算。那时你不在。

......

谷牧说:

这次来不隐瞒观点,来促你们一下。

前一段老韩抓农业,没抓这,中央行文了,报社反映是正常的。

到年12月,除承德军分区、市幼儿园、畅远楼招待所外,其他所有单位和户居民都搬出了避暑山庄。

后来,在一次承德市党代会上,选举市委委员时,唱票时还有“郑启民”的名字。有的代表说:真愿意让老郑当一次书记。

年,邓小平同志来到避暑山庄

7.

时间很快就到了年。

8月22日早晨,风和日丽,邓小平同志由大连来到承德。

两个月前,他刚刚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承德文史专家高思文邓一民写的《承德秋色好山庄贵客来》,记录了邓小平同志关心承德军分区搬迁的过程:

23日下午,参观过普乐寺后,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参观游览了普宁寺。

......

小平同志正听田野同志汇报时,秦基伟同志从门外走了进来。他站在小平同志的面前,大声地跟他说道:“跟您说个事儿,承德有个军分区,住在离宫的一个角上,要搬迁,搬迁需要花钱;要搬迁,没有地方。”

这是秦基伟同志根据事先得到的情况,代承德有关方面所作的汇报。

就秦基伟的话,小平同志先后两次插话说:

“搬迁要花钱,跟财政上说一说,帮助解决一下。”

“搬迁没有地方就不好搬了,地盘还是可以解决的吧?!”

小平同志的话促进了避暑山庄内搬迁工作的进行。事后一个月,河北省有关方面下发《关于避暑山庄搬迁工作的通知》。后来又几经协商,并得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亲自过问并督促,军地双方终于协商解决了地盘的问题,完成了搬迁工作。

如今的避暑山庄德汇门

8.

到年承德军分区搬迁为止,国家先后投资0余万元,共用了十六年的时间,除幼儿园暂不搬迁外,共迁出20个单位,个住户,移交非古建筑平方米,封存五处防空洞,结束了山庄内混乱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zw/12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