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农业农村局壮产业塑品牌增活力,
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河北省承德市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北方农牧交错带资源禀赋特点,规划了以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基地为引领,以果品、肉类、中药材、蔬菜、马铃薯、奶牛等6个产业带为支撑的“一环六带”全域产业布局,实施了百万亩经济林、百万吨食用菌、百万亩中药花海、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优质肉羊“五个百万”基地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截至年底,全市食用菌(干鲜混合)达到67.3万吨,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北方第一位,香菇拥有全国夏季市场定价权。
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华北地区最大,打造了万亩山杏、万亩板栗、75万亩苹果、50万亩山楂集中连片生产基地。
中药材(不含山楂山杏)种植面积达到32.2万亩、总产量16.1万吨,“热河黄芩”享誉全国。
马铃薯种植面积90万亩、产量.7万吨,种薯繁育能力全国领先,年产优质马铃薯种薯2亿粒。蔬菜播种面积93.3万亩(其中设施菜占地面积26.6万亩)、总产量.3万吨。
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万头、.6万头、.7万只和1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8.1万吨、10.9万吨和9.7万吨。
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按照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理念抓农业,围绕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及生物健康产业,持续补链延链,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扶龙头方面,通过大力实施“扶龙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达家,其中有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怡达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京北缘天然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中红三融集团有限公司、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86家,家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3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1.2%(居全省第二位)。
在壮龙身方面,按照“产业集中、要素集聚、生产集约”的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市成功创建3个“国字号”(围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平泉食用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省级、5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万亩、流转土地万亩,园区内农民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收入30%以上。
在舞龙尾方面,围绕放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园区+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小农户分享产业化增值收益。
目前,全市家庭农场(包括符合条件的种养殖大户)达到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家,经营土地面积达到26.8万亩;全市依法登记注册合作社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的32家、省级示范社家。
农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为切实将承德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借鉴福建南平品牌运营模式,去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战略,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级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总体建设方案和品牌使用管理办法等“1+3”政策文件,市财政列支万元支持专项,成立了“承德山水”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组建了“承德山水”品牌网络运营平台,正在开展“承德山水”集体商标注册,先后在北京、天津和国内大型综合性展览展会举办专题推介活动。目前,“承德山水”网络运营平台已入驻企业78家、产品种,累计实现销售额多万元,“承德山水”品牌荣获“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新锐品牌”和“我最喜爱的河北农产品品牌”称号。与此同时,不断丰富“承德山水”子品牌集群,借助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山楂之乡、中国国光苹果之乡、中国热河黄芩之乡等称号,先后培育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省级10个、市级31个,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露露、怡达、神栗、缘天然、菇芳源、山庄、四海、板城、五谷农庄、中红三融、亚欧、瀑河源、维乐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证明商标28种,有机认证产品达到个,绿色食品认证达到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
农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在质量农业发展上,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省级6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67.4%,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全市连续多年未发生大规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与京承、京津建立了紧密的农产品帮扶推广合作等关系。
在科技农业发展上,承德国家农高区作为全省唯一创建市被推荐到科技部参与争列,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是京津冀三地农科院分院的科研机构,全市已建立涉农院士工作站1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2个、省级达到11个、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74家,建设了2个国家级、12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推广站,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58%和96%,共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866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人。
在绿色农业发展上,以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为引领,全市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节水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37%、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2.29%、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广泛推行。
在三产融合发展上,全力推进全国首个“功能农业扶贫综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富硒马铃薯、胡萝卜、香菇等全国“单品冠军”,全市富硒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围场十万亩功能农业(马铃薯)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借助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的契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全市集中培育了9大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建设了15个特色旅游小镇,建成了50个特色旅游精品村和家乡村民宿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收入95.9亿元。
农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扎实推进农村各项重点改革,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制度供给保障,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面完成,共清查账面资产.58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2.08亿元。
双滦区、平泉市国家级试点和隆化县、滦平县省级试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双滦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交流典型单位”(全国60个、全省2个);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达家,带动集体股东65.69万人,17个村实现股东分红,分红股金累计达.49万元。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证书发放到户率达到92%;全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6.7万亩,累计达到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41.7%,围场、丰宁、平泉、滦平四县市成为全省第二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农村宅基地改革稳慎推进,组织开展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现状及违法违规问题摸底调查,全市现有宅基地81.1万处,涉及面积42.5万亩,其中闲置宅基地1.7万处,面积0.85万亩,不符合一户一宅的宗;宅基地需求面积.8亩,涉及农户户;正在借助此次乡镇机构改革,加快宅基地管理职能在基层划转,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农垦改革加快推进,5个国有牧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正在逐步化解债务;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已完成确权登记发证.68万亩、登记发证率达到93.4%;正在以承德御道口农垦实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组建承德农垦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jy/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