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摔自己,底下定乾坤承德这个国家级非
长城内外,燕山太行,风景如画
家乡的美景近在身边
疫情过后
让久“宅”的我们走出家门
放飞心情、拥抱自然
“爱家乡,游河北,发现身边的美”
大家好
这里是“名牌导游带您游河北”系列节目
一起探寻河北美景,讲述河北故事
“一人顶两人,难解又难分。
自己摔自己,底下定乾坤。”
一首流传于承德民间的打油诗
反映出“二贵摔跤”的艺术特点
今天让我们跟随名牌导游周化绪
一同来领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贵摔跤”
的独特魅力
名牌导游周化绪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二贵摔跤》)
承德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聚居的人口结构,使得承德这片沃土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辅相成,民间文化和宫廷文化交相辉映,各民族文化争芳斗艳,勤劳智慧的承德儿女不仅创造了流光溢彩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繁衍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道具舞蹈“二贵摔跤”便是其中之一。
“二贵摔跤”于年6月14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人独舞,重现二人争锋
摔跤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之一,在汉代百戏中叫“角觚”,南北朝时称“蚩尤戏”,唐宋谓“相扑”,清代叫“摔跤”。“二贵摔跤”由传统体育竞技“乔相扑”演化而来,是一种流传于承德市隆化县的传统民间道具舞蹈。
隆化满族舞蹈“二贵摔跤”形成于清朝时期,是根据民间故事“康熙除鳌拜”演变而成。民众为了颂扬康熙皇帝的圣明果敢,特将摔跤比武大赛的场面衍化成为“二贵摔跤”这一民间表演形式。
经过隆化县民间老艺人的研究创作,将原本需要两个勇士来进行的摔跤,改造成利用道具的一人活灵活现地表演两个满族勇士摔跤的场面。
“二贵摔跤”为单人表演形式,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背负着装有两个人偶的木架,人偶呈摔跤架势,身着不同颜色的满族服装。在道具围子的隐藏下,表演者以双臂双腿模拟二人摔跤动作,运用抡、转、滚、翻、摔、扫、踢、挡、下绊、托举,相扭摔等摔跤技巧,做出许多滑稽、幽默、逼真的摔跤动作。全套动作一气呵成,在鼓乐的烘托下,越发显得生龙活虎、热烈火爆。“二贵摔跤”深受群众喜爱,是民间花会中的“压街”节目,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参加活动的人十分广泛。
百年非遗注入新的血液
在清朝至中华民国期间,“二贵摔跤”逐渐兴起,新中国诞生后,其很快得到普及与发展。经过隆化县文化部门的整理、提高和规范,“二贵摔跤”逐渐成为隆化、承德乃至河北省的文化品牌。多次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二贵摔跤”曾多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比赛并获金牌,先后在第一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全国首届单、双、三人舞蹈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获奖。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纪录片《二贵摔跤》并通过国际频道在东南亚等一百五多个国家播放,使这个传统项目走出了国门。
自“二贵摔跤”被列入各级非遗项目之后,隆化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在全县乡镇、学校建有培训基地7个,每年都投入经费,由传承人进行培训,在青年人的积极参与下,目前已培训学员余人,发展表演队伍20余支,专业演出队员余人。
“二贵摔跤”不仅仅是
一项传统的民间道具舞蹈
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
博大精深的体现
源自:河北新闻网
征稿启事
承德文旅是一个开放平台,无论你是承德土著还是外来游客,都可以把在承德生活文化、旅行的点滴记忆时刻分享给大家。可以是美景故事、游记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随笔,我们期待与您一起分享在承德的美好时光!
投稿邮箱:cd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jy/1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