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抹传世的中国红,遍寻华夏最美丹霞
重阳方过,宜登高。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是山非山”的丹霞也随之迎来 观赏期。万里无云的晴朗午后,日光洒在绯红与鎏金错落的岩地与峰林,映射出赤橙、灰绿、紫红、棕褐等斑斓的色彩,组成了一幅最为绚丽的画卷。
绚丽多彩的青海贵德丹霞地貌摄图网
年8月,在巴西利亚第34届世遗大会上,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làng)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六地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以 的自然风光和突出的科研价值,跻身《世界遗产名录》。
凝聚了世界目光的中国丹霞,为什么会是它们?
坐落于广东韶关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年,地理学家冯景兰考察到此,面对境内余座红色砂砾岩所组成的大小石峰、石墙、石柱等,颇感震撼,便以丹霞山之名首次将该地貌命名为“丹霞层”,是中国丹霞的模式地。
仙气飘飘的韶关丹霞山摄图网
丹霞山是壮年中晚期的簇群式丹霞峰林—峰丛代表,也是入选世遗的丹霞景区中拥有热带物种最多且沟谷雨林特征最突出之地。
湿润的气候,孕育了丹霞梧桐、丹霞南烛、丹霞小花苣苔等丹霞山本地特有种,更成为了动物自由生长的乐园。每年重阳节后,粤北秋意渐浓,候鸟迁徙季也随之而来,斑嘴鸭、白眉鸭、黑翅长脚鹬等陆续来此过冬,是丹霞山一年中最适合游玩的时期。
在一众丹霞地貌中,“青年选手”赤水,不仅是 以行政区命名的 风景名胜区,更凭借平方公里的发育面积,位列“丹霞之冠”。众多河流从赤水丹霞的山顶处奔流而下,发育了典型的丹崖—峡谷地形:梯级马蹄形丹崖赤壁和瀑布群遍布山谷。中国丹霞地貌中 的十丈洞瀑布群,就位于赤水,也为其赢得了“千瀑之市”的美名。
佛光岩瀑布高余米、宽40余米,十分恢弘壮观。摄图网
气候湿润、降水充沛,以及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还为“蕨类植物 ”桫椤(suōlu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作为原生中生代“活化石”的孑遗植物,桫椤见证了赤水丹霞地区生命演化的顽强性和连续性。
赤水桫椤 自然保护区,以桫椤等国家珍稀濒危动植物及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图源网络)
在“古代 驴友”徐霞客的笔下,龙虎山集高、秀、峭于一身:“遥望东面乱山横,骈耸其北者,为排衙石, ;欹突其南者,为仙岩,最秀;而近瞰岭下,一石尖插平畴,四面削起者为碣石,最峭。”
龙虎山的地标景观——象鼻山,经长期雨水冲刷溶蚀风化,而脱落为石梁穿洞的造型。摄图网
无论是山间古越族留下的座悬棺,还是东汉张道陵在此创立道教,由南宋唯心派陆九渊创建的“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抑或是自唐代以来留下的大量摩崖石刻,都为龙虎山增添了一抹云雾缭绕的仙气。
龙虎山是道教的三十二福地之一,正一观(上图)为炼丹地,天师府(下图)为张天师传道授碌之地。摄图网
在“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福建泰宁,可以遍寻“最密集的网状谷地、最发育的崖壁洞穴、最完好的古夷平面、最丰富的岩穴文化、最宏大的水上丹霞”;
浙江江郎山的山形主体为三片高耸入云的巨石,郎峰、亚峰、灵峰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被形象地称为“三爿石”;
而湖南崀山则以兼有丹霞和喀斯特地貌为特色,天一巷、八角寨等已发现和命名的重要景点多达余处。
从左至右依次为:泰宁水上丹霞、江郎山“三爿石”和崀山。摄图网
以上六地组成的“中国丹霞”,依次覆盖了青年、壮年和老年丹霞地貌的不同发育阶段,组成了完整的丹霞地貌发育图谱和生命周期,加之各有千秋的壮美景色,方才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
丹霞地貌发育阶段示意图(图源网络)
然而中国丹霞与世遗的关系远不止于此。
在中国现有的55项世界遗产中,有8项都跟丹霞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峨眉山、武夷山、青城山均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大足石刻、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均以丹霞地貌为载体;甚至深藏于西南腹地“三江并流”自然区中的丽江老君山,其“黎明黎光丹霞地貌片区”也是丹霞地貌的集中发育区。
从上至下依次为:炳灵寺石窟、大足石刻、峨眉山金顶及丽江老君山。摄图网
截止年9月,在世界范围内已探知的1余处丹霞地貌中,中国独占处,广布于28个省市自治区,呈“条带展布、斑块镶嵌、集中出现”的空间格局,以东南、西南、西北三大片区最为突出,从东部海岸带到平均海拔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都能寻到这一抹赤红。
中国丹霞变化多姿、气象万千。面积大者,可超平方公里,足以成为独领风骚的 风景区;面积小的,仅是一块孑然而立的山崖,甚至不足1平方公里。上千处中国丹霞,还有哪些景色不容错过?
中国丹霞不完全地图华夏风物
在最初“捆绑申遗”的过程中,湖南怀化的万佛山、福建龙岩的冠豸(zhài)山和浙江永康的方岩丹霞也位列其中,但因每个地貌发育阶段仅挑选一处景区为代表,而憾作沧海遗珠。
万佛山风景区地跨湘、桂、黔,一脚踏三界,由万佛山、神仙洞、七星山、将军山、紫云山五大景区共同组成,群峰耸立,绵延平方公里,是中国 的丹霞峰林地貌之一。不仅坐拥“雄狮望月”“金龟觅食”等象形景观和古雅纯朴的侗乡文化,更以高达85%的森林覆盖率,成为丹霞地貌中的“绿色万里长城”。
“万座丹霞拥翠环”,气势恢弘的万佛山晨曦。CNC《瞰中国》
与万佛山、崀山同为壮年早期的冠豸山,因与福建名山武夷山同属一脉,且同为丹霞地貌,故而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的美誉。最令人称奇的当属竹安寨山顶的两处天池,雨季不溢、旱季不涸,相传古时还有神兽獬豸出没,乃是客家人心中的“ 神山”。就连林则徐登临山顶后,也不禁手书“江左风流”,对沿途美景啧啧赞叹。
冠豸山与石门湖,是龙岩连城县昔日八景之“石门宿云”的所在地。文旅龙岩
方岩丹霞则是因与泰宁“撞型”而退出竞选的,但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的浙江金华,为方岩丹霞的险峰绝壁、飞瀑平湖赋予了别样的灵气。山顶修筑的胡公祠供奉有胡公大帝,这位胡公并非哪路神仙,而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备受百姓爱戴,祠前香火兴旺;山脚下依石洞而建的五峰书院,更是南宋永康学派的发祥地。
石鼓寮影视城坐落于永康方岩,其诗情画意的灵秀景色,成为《琅琊榜》等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图源网络)
一提到丹霞,很多人首先映入脑海的,正是宛若彩虹般绚丽的张掖七彩丹霞。有别于南方湿润地区,张掖丹霞的确是干旱少雨的西北丹霞地貌的“ 代言人”,但真正代表张掖“出战”的,实际上是七彩丹霞景区以西10余公里、位于“裕固花乡”的肃南县的冰沟丹霞景区。
冰沟丹霞,是一处脱胎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古老地质遗迹,历经千百万年的逆冲抬升所形成的红色砂岩,在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在广袤的西北荒原上树起了一处处陡直、尖峭的石块,形似烽燧、碉堡,魂似孤戍边疆的战士,是中国发育 、规模 的“窗棂状宫殿式丹霞”。
冰沟丹霞景区内错落、孤绝的石块,如同一首旷远的塞外诗。摄图网
名声赫赫的七彩丹霞景区,准确来说并非丹霞,而是一处“彩色丘陵”。七彩丹霞与冰沟丹霞形成自同一地质时期,但由于处在褶皱带倾斜部位,且岩体多为粉砂岩和泥岩,更易崩塌及被侵蚀,导致呈现为“缓坡”状态,缺少了丹霞地貌中最核心的特征——陡崖坡。
七彩丹霞所呈现的缓坡地貌,可称为“红山湾地貌”,与丹霞地貌并列为红层地貌的亚类。摄图网
当你置身于七彩丹霞,红、橙、黄、绿、灰、白等色彩,使这里成为被上帝打翻了调色盘般绚丽的“出片圣地”。无怪乎自2年首次曝光以来,便迅速蹿升为丹霞界的“顶流”。
同样在广袤无垠的西北戈壁,还有一种与“宫殿式丹霞”比肩的景观——丹霞峡谷。
与地处湿润气候带的南方丹霞峡谷所展现的丹山披翠,碧水柔情的一面不同,其植被稀疏,景观粗旷裸露,山谷狭窄深邃。在集中且短促的暴雨所形成的山洪冲刷下,红层岩块被塑造为了波浪状,在日光的照耀下,犹如赤色巨浪滔天而来,更有一份雄浑磅礴的气势。陕西延安的甘泉雨岔大峡谷、榆林的波浪谷,以及新疆的天山托木尔大峡谷等都是各中翘楚。
雨岔大峡谷,一个隐藏在黄土地里的神秘的地质奇观,有“中国羚羊谷”之称。摄图网
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差异风化、钙质溶蚀、重力崩塌等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天生桥、一线天、象形石等造型奇特的单体地貌形态,共同组成了姿态万千的丹霞峰林、峰丛。
与承德避暑山庄隔武烈河相望的磬锤峰,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丹霞地貌代表。景区内有一处高约60米、挺拔陡峭的石柱擎天而立,因上粗下细,形似洗衣用的棒锤,而得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除此之外,还有形似植物的崀山“辣椒峰”、动物造型的鹰潭象鼻山、人型的弋阳龟峰的“老人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尽显丹霞鬼斧神工的地质造化。
从左至右依次为:龟峰老人峰、韶关丹霞山阳元石及磬锤峰。摄图网、太平洋网
自魏晋时期石窟石刻艺术兴盛以来,丹霞笔直的崖壁,还成为古人展示雕塑才华的天然陈列馆。如“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是小陇山中的一座酷似麦垛的孤峰,正是典型的丹霞方山地貌。其间现存座洞窟、上万身泥塑石雕,造像淳厚细腻,感染力极强,被誉为“千佛之国”,是丝路文明中的一朵奇葩。
麦积山石窟秋色图虫创意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流行着一种古老的葬俗——悬棺葬和岩洞葬。贵州松桃县云落屯公园后侧,有一面长、高近50米的红色石壁耸立在松江岸边,其上分布着数十个长方形的壁龛和百余个小方孔,这便是来自西晋的铜仁苗族云落屯悬棺葬遗址。在江西龙虎山的丹霞岩洞中,也存有古越族留下的“悬棺”之谜。
龙虎山悬棺(图源网络)
这抹神奇的赤红色相,还为丹霞山水诗、摩崖石刻、书院文化等提供着取之不竭的灵感,乃至与道教、佛教在中国的诞生和演化也密不可分。凡此种种,共同组成了蜚声中外的丹霞文化景观。
走遍万平方公里,领略了万千神奇的造化,不妨回到最初的名字——丹霞。
其名取自《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描述的是唐朝和尚天然禅师初次到访河南南召县的丹霞山时,所见之景。一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正是对中国丹霞的真实写照。
南召县留山镇的丹霞禅寺,唐宋以来香火不断。南阳网
20世纪20年代起,经冯景兰、陈国达、黄进、彭华等中国地质科学家的不断求索,终于将这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特殊地貌“丹霞”,带入了世界地球科学的研究序列,并将其简洁地定义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晚霞辉映龟峰摄图网
从年彭华正式提出丹霞申遗、黄进走遍中国上千处丹霞进行科学考察,6年,丹霞申遗工程正式启动,直至年历经重重挑战申遗成功,壮美的丹霞地貌以一抹传奇的中国红,映照着华夏民族的赤子心,书写着神州大地的灼灼华彩。
本期互动话题:看完文章,你被种草了哪里的丹霞景观?你心中最美的丹霞是哪里?
参考文献:
[1]中国丹霞申遗办编,《中国丹霞》湖南人民出版社,-10.[2]黄进、陈致均、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分布》山地学报,-7.[3]彭华,《丹霞地貌学》科学出版社,0.[4]彭华、谢春霞、闫罗彬,《中国丹霞:美景与物种辉映》森林与人类,-11.[5]马卡丹,《中国丹霞》海峡文艺出版社,-8.文丨TT
百科编辑丨李歆、虾仁、阿杰吃不饱
图片编辑丨雪哥
封图丨摄图网
本文由华夏风物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jy/1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