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传奇民俗第四十九回井窑名天下瓷器

上一回说到井陉窑口留下的传奇,说到这里出产的好东西,凭着一脉相传的高端技艺,井陉的瓷器在晚唐五代的时候赢来了一等一的官窑地位。井陉窑的瓷器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之处,又有哪些个惊艳眼球的特色呢?

话说在晚唐五代,河北井陉的窑口上出现了好些个宝塔形的瓷罐罐。我在一个朋友的家里,还跟这么一件宝贝见过面。那件绿釉塔形罐的下半边是一个莲叶造型的高脚托,上半边圆溜溜的,还带着一个直挺挺的宝塔尖。这哥们见我看得挺入迷,他也有几分得意,说这瓷器的老家就在咱河北的井陉,别的地方很少有这一类的东西。

要说起这瓷器里的门道,那可是太多了,花上三天三夜也不过是开了个头。就说井陉、平山、正定这一带冒头出来的塔形罐吧,那里面也装了不少的学问。瞧那模样,看那造型,就是一座座的玲珑宝塔塔玲珑。

这样的外表正是它身份的烙印,这样的造型正是佛教曼陀罗艺术的风格。其实,这塔形罐就是供佛专用的艺术品。要问这瓷器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故事,那还得从唐武宗在位的时候说起。

当年,佛教的势力很是兴盛,他们占下了大片的耕地,全国有几十万的农民成了寺庙的佃户,大堆的粮食不给国家,大笔的银子流向了寺院。那时候,各地的大和尚手里有钱,庙里有人,个个都成了呼风唤雨的一方神灵。眼瞅着他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皇帝受不了,一道旨意发动了灭佛运动,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会昌灭佛”。

唐武宗发了话,各地的寺庙倒了霉,拆寺庙,毁佛像,凡是沾边的地方全都乱了套。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全国有四千多所的寺庙没了影,二十多万的僧尼还了俗,几千万顷的土地归了国家。

皇帝生怕下面的人不拿圣旨当回事,执行的时候变了味儿,还专门派出了好几路的御史到处去督查。秘书兼的卢弘宣在朝廷里面领了任务,做了河北这一片的巡视员,这位钦差大臣一路到了真定,在这碰见了一个不听话的刺儿头,这就是驻守城门的成德军节度使。这位见了卢弘宣的面,两个眼珠子全都往上翻,说是天子灭佛,关我何事?他老人家想办这事,就让他自己来出马!说到底,成德军的节度使倒不是为别的,只因为他心里特别地尊重佛法,不愿意骚扰佛教净地。他把皇帝派来钦差大臣打发走了,护住了如今石家庄这一带的佛教寺院。

这件事让成德军节度使在佛教界出了大名,他镇守的地面也就成了各地逃难而来的佛教高僧避难所。著名高僧义玄禅师从江西黄檗寺流浪到了滹沱河畔的临济院,在这里创立了禅宗一个重要分支――临济宗。被称为“赵州古佛”的丛谂禅师也是在那个年头里来到了赵州观音院,他在这里潜心研习佛法,把中国茶文化和禅文化进行整合,创立了中国禅茶文化。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佛教以正定城为中心,把影响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建筑等各个领域,也在井陉窑的瓷器上留下了佛法的光辉。

扬帆起航,渤海之上还原哪条瓷器之路?

顺流而下,太行山间留存哪处水陆通衢?

大唐盛世,也是佛学最兴盛的时期,这三百年间各地建造的佛塔创下了历朝历代之最。前面说到的成德军节度使所在的真定城里留下了四座佛塔,也都是这一时代的杰作。佛塔,作为佛教文化的符号,也在井陉窑出产的瓷器上呈现出微缩版的形象。

高高的莲花形底,托着一个白塔似的圆形塔罐,整体看就是一座佛教白塔。罐子顶上的圆形把手,就是冲天的塔刹。起初,这种曼陀罗塔形罐都是玉白的瓷面,后来,它在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小日子里发展出实际的作用,成了放茶叶的容器,瓷面的釉色也变化出好多种色彩,有三彩釉、绿釉,还有窑变釉、黄釉等,成就了绚丽多彩的曼陀罗塔罐艺术。

象征佛教曼陀罗的三彩塔形罐、三彩翘莲瓣塔式罐、白瓷曼陀罗塔形罐;焚香敬佛用的三彩香炉,祭佛用的黑釉、白釉高脚盏……都为瓷器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在南方,在中原,大部分地区的佛教被唐武宗迎头泼了凉水,只有太行古陉属于河北强悍的藩镇割据地区,承德军节度使控制。因此,这里香火兴盛,点亮了佛教艺术之光,成就了井陉窑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辉煌时代。五彩缤纷的高脚塔形罐、储茶罐和瓜棱形白瓷钵,和中国禅茶文化相融合,甚至影响到日本的茶道。

井陉窑的瓷器漂洋过海,留存千年,这样的历史在河北省内一场重大考古活动中被还原。那是在年,考古人员在黄骅市海丰镇的南边发现了一处遗址,专家们上眼一瞧,得出了这样一个鉴定报告——这里是古代滨海码头上的货仓。仓库里藏的是什么宝贝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有各式各样精巧的瓷器,至少有定窑、井陉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龙泉窑6个窑口的产品。这里面定窑、井陉窑的印花瓷器,井陉窑的双色釉点彩瓷器,磁州窑的剔画、红绿彩瓷器都数得上那个时代的精品。

专家在这个宝库当中埋头研究,发现差不多有一半的瓷器来自于井陉窑,其中的双色釉和戳印瓷器最为典型。一直到了今天,井陉秀林原火陶瓷厂每年出口日本千万件的瓷器用的还是这种一脉相传的点彩戳印技艺。

种种发现还原了千年之前的盛况,那个年代,中国北方相当一部分的瓷器就在这里乘舟起航,运往东亚、东南亚,这就是一条传承千年的海上瓷器之路。从井陉窑到大海边,这条瓷器之路又是如何延伸开来?

从太行山间的井陉窑到渤海之滨的海丰镇,大批的瓷器要在马车、牛车上翻山过水,着实要历上一番艰苦。这道上怎么还有水路呢?

就在井陉县天长镇的大桥底下,有条水路顺流而下,经过微水、小三峡,进入平山、滹沱河,接下来一路东去,在深州境内融进了古漳水,最后到达渤海之滨的海丰港。这些瓷器坐上大船,目的地是日本或者在朝鲜半岛。水陆并行的瓷器之路为井陉窑的出口和运销打开了大门。

日子就跟流水似的过,转眼之间就到了元朝,在这之后的瓷器行里,井陉窑的大作消失地无影无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名鼎鼎的井陉窑是遭了天灾,还是遇了人祸?曾经的辉煌为何不见了光芒?

这答案就写在《大明会典》上,根据那里面的记载,从明代天顺三年起,京城建筑用的、帝王陵寝使的琉璃砖瓦和大缸瓷土、釉土,产地标签上写的全是真定府的井陉窑。这里产品和原材料,都成了正儿八经的贡品。曾经的文化艺术原产区,为什么会变成了砖瓦琉璃原材料的基地呢?

要把这事往根儿上刨,得说起井陉窑率先兴起的能源革命,这把双刃剑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艺术创作的消亡。这窑口上的产量越来越大,艺术的含金量却是越来越少,在艺术品的市场上没了竞争力,只能生产一些个大水缸、琉璃瓦一类的官用大路货。也就是打这开始,水缸、咸菜缸成了井陉窑的主产品,这样的传统也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

在当地,只剩下一些小作坊里的瓷器艺术家,还传承着井陉窑的传统技艺,在明朝时期,为北京的光禄寺烧制过零散的几批精美的瓷器。只可惜,在此时,这样的产品已经成了井陉窑的小众流派。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在中国瓷窑文化的记忆之中,人们几乎遗忘了井陉窑的地位,甚至在世界各国收藏的瓷器当中,差不多泯灭了井陉窑的名分。遍布各地的井陉窑艺术精品,到底如何赢来了实至名归的那一天?这还得说是现代考古学家的功劳。

年,著名古瓷器专家冯先明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文章《宋“天威军瓶”考》,考证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刻有“天威军官瓶”字样的瓷器,正是井陉窑的官窑瓷器。不久之后,文物鉴定专家丘小君先生指出: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标注为唐代邢窑的白瓷双鱼瓶,也是井陉窑的瓷器。

在大英博物馆、美国百老汇艺术馆、美国史密森机构、美国克里夫博物馆、瑞典博物馆、英国大卫德基金会、法国吉美博物馆等等重要的国际收藏机构,都能看到来自于井陉窑的瓷器珍品。

在英国达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有一件纯洁透亮的白瓷酒盏,上面还带有“赵元好酒”四个小字。藏品底下的标签写的是宋代邢窑瓷器。用专业的眼光看来,这个唬人的名头实在是一个外行的笑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传世名曲,一出杂剧包含几多悲欢曲折?

盖世名瓷,一脉技艺再现何种夺目光彩?

刚才留下的问号应该作何解释?这就得从“赵元好酒”四个字里找线索,这行字出自于元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戏里的故事说的是贪杯好酒的公子赵元走了背运,兜里连一分钱也摸不出来。这位公子穷得叮当乱响,谁都嫌弃,就连他的媳妇和岳父也都瞧不上他,还出了个毒计害得赵元走投无路。要说这赵元的运气也算是不错,他在这个倒霉的关节上遇见了一位贵人,这正是微服私访的宋太宗。皇帝瞧着赵元可怜巴巴的没人疼,干脆把他认作了干弟弟。

有这段元杂剧证明身世,那件白瓷酒盏一定不会是宋代的产品。通过其它出土瓷器的比对,它正是咱们河北井陉窑的大作。而且,按着当时的惯例来说,它不该是单独的一只,应该是成双成对地出现,一件写了“赵元好酒”,另一件就该标着“路遇贵人”,这才是完完整整的一双精品,讲出了有头有尾的一段故事。

元代之后,虽说这井陉窑的艺术瓷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浸润在这片文化沃土中的井陉窑艺人却依然传承着艺术的薪火。到了明清时期,井陉的瓷器技师依然在摸索着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产品。

光绪三十四年的秋天,井陉的秀林瓷窑终于收获了一个奇迹——这里的技师使用复合釉料制作的大胆瓶在窑变中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釉。十里八乡的人们听说了这件大新闻,都跑来一饱眼福。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到了井陉知县的耳朵边,他把这事当成了给主子拍马屁的好机会,带上这件宝贝直奔保定,交给直隶总督,请他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说这是“太后老佛爷佛光再现,正是国家兴隆的吉兆”。其实,堪称杰作的五彩釉跟紫禁城里的慈禧老太太能有什么关系?这惊艳夺目的艺术品是井陉瓷器技师智慧的结晶。

老辈儿人的智慧传了千百年,井陉窑的人才从来也没断了篇,根据《井陉县志料》的记载,清朝时期,秀林、南横口一带的井陉窑曾经出现过几位陶瓷实业家。其中一位名叫马清华的人物,在光绪年里做起了瓷窑,还领着乡亲们打败了抢劫瓷窑的团匪,保住了一方平安。这真是艺术家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因为这样的威名,直隶总督还亲自赏了他六品功牌。

马清华把传统的技艺跟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出来精美又实用的电用瓷器,真算得上是当时的时髦科技产品。这一系列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成果在直隶省实业厅举办的陈列观摩会亮相,这一露面就得了一个碰头彩,一举拿下了一块奖牌和两枚奖章。

井陉瓷窑的薪火代代相传,已经传承了一千五百多年,国宝级的艺术在当代井陉窑传承人的手中得到了延续。古老的井陉窑在今天再放异彩,再创辉煌。

这正是:

井陉瓷窑千古风,佛教瓷器举世惊。

入藏各国博物馆,出口陶瓷窑火红。

(梁勇主讲韩伟解说)

作者简介

梁勇:人文学者。河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客座教授,燕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大型历史文化广播节目《燕赵传奇》总撰稿、主讲人。

作品还包括:《文化资产价值论》《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燕赵文化史·秦汉卷》《京津冀文化一脉概论》《大美雄安》等专著。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ys/81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