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又上央视这次是代表中国
6月11日,承德举办了一场大活动,上了央视了,代表了中国文化遗产——
“中国第十一届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
为什么选择在承德举行?
理由很简单,咱们有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ChengdeSummerMountainResortandOutlyingTemples)
那避暑山庄为什么建在了承德呢?请看下面--
避暑山庄,始称“热河行宫”,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东北部,依山傍水,按山形地势修建而成。山庄占地亩,相当于2个颐和园、8个北海公园,属中国现存的古典皇家园林之最。康熙五十年,康熙帝赐名为“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于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二年开始,一直到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五年才最后建成。避暑山庄在清代不仅仅是一处避暑圣地,清朝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也都是在这里处理的,因此,避暑山庄称得上是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那康熙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在北京郊区修建行宫,而要在偏远的关外修建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避暑山庄呢?
建木兰围场练八旗军队
康熙八岁继位,十六岁利落地除了鳌拜集团,二十岁开始向吴三桂开战,初期吴三桂所向披靡,八旗军连连败北。最终清军花八年时间的征战平定三藩。这让康熙看到了危机。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八旗兵力已下降至如此。为了保持满人马背上民族的战斗力,康熙皇帝决定要建立皇家猎场,便亲自率领八旗军北上选址,修建了木兰围场(包括现在的围场县和丰宁县坝上地区)。为了方便北巡,康熙皇帝在沿途修建了21座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21座行宫大多规模较小,岁月流转,许多行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唯独避暑山庄规模宏大,保存至今。
消夏避暑躲避瘟疫
清朝首都北京遵循明朝,当时入关占领北京是一种象征意义,后来虽然定都北京成了长久的打算,气候却让满族人感到不适应。北京地理位置虽然也比较靠北方,但是都市繁华少绿化,对于成长于关外苦寒之地的满族权贵们来说,一到夏季还是感到天气炎热,难以忍受。
承德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雨水相对充沛,比北京清凉不少。
除了气候适宜,避暑山庄还有个功能就是躲避天花。明朝末年北京流行瘟疫。满清入关后,许多皇子公主也因感染天花早亡。康熙幼年也感染天花,幸而挺过劫难。可以说,防天花,几乎是清朝立国的国策之一。
“塞外长城”刚柔并济
年5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不同意,写下上谕:“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避暑山庄,其实就是康熙筑起的“无形的长城”。一方面,他通过在木兰围场练兵,以保持满清彪悍的风范,实际上也是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另一方面,避暑山庄地处塞外,方便清廷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就可以与清廷在较方便的承德沟通交谊。
因此,康熙皇帝等还为他们准备了各自的宗教场所。康熙利用刚柔并济的手法,游刃有余地处理了蒙古和西藏事务。无怪乎余秋雨先生写道:“说是避暑,说是休息,意义却又远远不止于此。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
Ta们都已西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ys/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