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圣域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全景

孔庙作为祭祀孔子及历代儒家圣贤的场所遍及全国各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遍布世界的众多孔庙中,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一直延续祭祀,成为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多座孔庙的先河和范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庙”。

一、曲阜孔庙的兴修与扩建

公元前年,为王道理想奔波了一生的孔子在鲁国去世。时鲁哀公为之诔,以“尼父”称之。对于孔子身后之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这样讲到:

孔子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孔子与弟子们感情深厚,他去世后,弟子们相聚在一起为其守丧。他们不仅以孔子居堂为家,还在这里祭祀孔子。后因以为庙,收藏孔子生前使用的物品。鲁人也在这里“岁时奉祠孔子”,举行礼仪。可以说,孔子故宅的这三间房屋就是现在曲阜孔庙的雏形。

曲阜孔庙始建于孔子去世后,最初曾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旧宅。然而,孔子去世后,其故宅并非立即被改作祭祀庙宇,而是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起初,曲阜孔庙的规模非常小,“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版,祠宇不过三间”(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一一,页1上)。此时的“孔庙”,远非后世可比,恐怕只是把孔子旧宅中的“居堂”辟为“庙”予以祭祀而已,所以刘邦、刘秀、刘庄等来曲阜祭祀孔子,史书皆未言“庙”。

自孔子逝世到南北朝时期,曲阜孔庙规模亦没有大的变化。东汉永兴元年(),桓帝下令修建孔庙,“立碑于庙”。永寿二年(),鲁相韩敕“修饰孔庙”。黄初二年(),曹丕又下诏在鲁郡“修起旧庙”。西晋末年,“庙貌荒残”,东晋以后,更是庭院寥落。东魏兴和元年()曾修缮孔庙,庙中雕塑了孔子圣像,旁边塑起他的10位弟子像,是为孔庙有塑像之始。

唐、宋时期,孔庙修建有十余次。唐朝初年,唐高祖诏令国子监设立孔庙。随后,太宗李世民又下令,除了在全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修建周公、孔子庙外,各州、县也必须建孔子庙,以尊崇孔子,促进教化。这样孔庙就成为全国分布最广的礼制庙宇。此时,曲阜孔庙规模也不断扩大,正殿、两庑等建筑达30余间。宋真宗天禧二年()大修孔庙,据记载,当时增建殿堂廊庑间。

金、元时期,孔庙曾多次修建,但现存规模宏大的孔庙建筑群是明清时期完成的。明代共重修、扩建孔庙21次,是历史上重建次数最多的朝代。最大的一次修建自明弘治十二年()开始。当时,孔庙遭遇雷击,大成殿等主要建筑余间“化为灰烬”。明孝宗下令重修孔庙,前后共花费白银15.2万两,耗时五年,才最终完成,这也奠定了现存曲阜孔庙的规模。

孔庙鸟瞰

清朝共修缮孔庙14次,规模最大的一次始于雍正二年()。那年,孔庙又遇雷火,清帝亲自祭祀孔子,命令重修孔庙。清廷拨付国库银两,按皇宫规格重建,并派大臣到曲阜监督,要求所有工程及祭器仪物都要绘成图纸,亲自过目督办。此次重修历时六年,耗银15.7万两。重建的孔庙巍焕崇闳,坚致壮丽,纤悉完备,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后,曲阜孔庙作为重要文物得到妥善保护。虽经十年动乱时期的严重破坏,但曲阜孔庙的基本面貌的以保存。年以来,国家更加重视曲阜孔庙的保护工作,每年都拨款进行维修。年,孔庙与孔府、孔林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曲阜孔庙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二、曲阜孔庙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世界众多祭祀孔子的庙堂中,曲阜孔庙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它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这组具有浓郁东方风格的建筑,集历史、文化、建筑、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展现了传统中国肃穆的庙堂文化。庙内古木参天,碑刻林立,不仅各种礼器、乐器、舞具齐全,而且它本身就像立体的祭颂音乐,见证了中国的诗礼传统。

经过重修与扩建,曲阜孔庙布局完整,前后贯穿在长达千米的中轴线上。沿中轴线,有十一座建筑将孔庙分成九进庭院。各庭院又有门坊与墙垣将纵深空间分隔,使建筑与庭院虚实相济,显得自然和谐。

孔庙平面图

曲阜孔庙共有九道门坊,分别是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在这里,门门有题字,字字有来历,或体现着孔子的主张,或包含着对孔子的赞誉,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是孔庙第一道石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8),其字为明朝山东巡抚、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手书。“金声玉振”来源于《孟子》。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孟子?万章下》)古代奏乐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结束,“金声”、“玉振”就代表奏乐的全过程。孟子以此为喻,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此石坊建于曲阜孔庙最前端,寓意孔子是集大成的圣人。

棂星门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为清乾隆十九年()重修。“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天镇星,是古代所谓“文星”。在众多星宿中,古人认为它主管教化,“主得士之庆”。因此,曲阜孔庙第一道大门以此命名,正是赞颂了孔子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历史功绩。另外,古代祭天之时,先要祭祀灵星,孔庙大门命名“棂星”,也指尊孔如同尊天。

同文门

同文门是曲阜孔庙的第五道大门,也是宋代孔庙的正门。清代初期该门称“参同门”,顺治以后改为现在的名字。《中庸》曰:“车同轨,书同文”,意在表明追求文化上的一统。而孔子对中国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创立儒家学说、从事教育活动,还整理“六经”等文献,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文化的传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门名曰“同文”,正是在赞扬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穿过同文门,就逐渐进入了曲阜孔庙的核心区域,各院落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等可观的景点随处可见,诗礼文化的韵味十分浓厚。

曲阜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这里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是孔庙的灵魂。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宋徽宗于崇宁三年()下诏更名为“大成殿”,且亲笔题写匾额。大成殿之名取之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后来,大成殿毁于雷火,多次重建,清雍正二年()重修时,雍正帝另题匾额。当时,清廷特许按照皇宫的规格设计建造,并挑选内府名匠进行施工。现在的曲阜孔庙大成殿高25米,阔46米,深25米,占地平方米,与故宫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鸟瞰

大成殿前庭院东西两侧有两排房屋,绿瓦长廊,红柱隔扇,这是后世供奉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习惯上称作“两庑”。孔庙主祭孔子,彰扬儒道,又以历代圣哲及“阐道纯儒”配享从祀,使孔庙成为中国历代士人“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实际上,一部孔庙的从祀史,就是一部官方意识形态的发展史,就是正统思想文化学说的演变史,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和象征。

十三碑亭

曲阜孔庙内还陈列着大量的碑碣石刻,共有多幢,有着“东方碑林”的美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汉代碑刻及明代御碑。曲阜孔庙内共有汉碑和汉代刻字有20余块,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无论从年代跨度还是数量,这些汉碑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曲阜孔庙共有四座明代御碑,所留碑文都极力称赞孔子之道,论证孔子思想与中国社会的关联。如成化四年()所立的“御制重修孔子庙碑”就说:“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这充分强调了孔子思想是治国安邦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从书法艺术上看,曲阜孔庙的石碑兼备各种字体,风格不同,各具特色,同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有形的物质遗产,承载着无形的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景观,孔庙实际象征着孔子和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所占的崇高地位。曲阜孔庙黄瓦重檐,雕梁画栋,布局稳重,雄伟壮观,每一处建筑都寓意深远,有其特定内涵。在寻踪凭吊与祭拜中,潜移默化地感染、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弘扬着儒学和传统文化。

三、曲阜孔庙与儒家“道统”的传承

曲阜孔庙是所有孔庙的鼻祖,以其特殊的地位占据了孔庙文化的中心,由家庙而为官庙,规模日臻庞大,而且祀典日益完善,绵延至今,影响无与伦比,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

孔庙最初仅限于曲阜一地,不过是孔门弟子、后学和孔氏后人对其祭祀的纪念场所,“家庙”的性质十分明显。汉初,曲阜孔庙已有“家庙”渐次转化为“官庙”的趋势。汉高祖过鲁,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此为孔家后裔领有官方身份之始。东汉永兴元年(),桓帝曾下令修建孔庙,并依鲁相乙瑛之请为曲阜孔庙设置管理官员——俸禄为一百石的守护卒史。孔庙始置官守庙,正式纳入国家管理。永寿二年(),鲁相韩敕又以官钱修饰孔庙,使孔庙具有了官设庙堂的性质。

汉代以后,国家开始在各地建立大量的用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并对其建制和规格做了明确规定,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文庙体系。这一过程始于东晋太元九年(),孝武帝采纳尚书谢石的建议,在国都设立孔庙,以“兴复国学,以训胄子”。此做法于无形中使孔庙由阙里走向全国各地。至贞观四年(年),唐太宗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从此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师之庙。这种庙中有学、学中设庙、庙学合一形制的确立,在教育制度和儒学传播之间建立了明确的联系,也就是说通过孔庙和学校的联系,开始了儒家教育的官学化普及。政权和教育的结盟,促使孔庙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孔庙遂是兼有正统文化宣导者与国家教育执行者的双重功能。申言之,京师立庙,有别于原初孔庙,政治意图特为凸显。但为维持奉祀之正当性,圣裔设立仍不可或缺。是故,不免染有家庙的残余性格。相对的,地方孔庙纯是遂行国家政教措施,而无此顾虑。这使得孔庙完全脱离家庙性质,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系统,成为官庙之一环。”(黄进兴:《圣贤与圣徒》,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35页。)曲阜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家庙”,还是列入国家祀典的“国庙”,而这正是曲阜孔庙区别于其他各地孔庙的根本特征所在。

《礼记·学记》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孔子有功于中国文化,孔庙的设立,就是为了彰显国家对孔子之道的尊崇。宋儒熊禾曰:“尊道有祠,为道统设也。”(熊禾:《熊勿轩先生文集》,商务印书馆,年版,第48页)此处“祠”即指孔庙。明洪武年间侍郎程徐亦曾言:“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明史·程徐列传》)孔庙祭祀孔子,乃为尊祀其教、尊祀其道。先儒之言,可谓中的!孔庙中除了祭祀孔子,还祭祀儒家后学。清代学者钱大昕说:“孔庙从祀,非寻常事。”(钱大昕:《潜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页)关于这一点,前人也说得十分明白,明儒王世贞说:“太庙之有从祀者,谓能佐其主,衍斯世之治统也,以报功也。文庙之有从祀者,谓能佐其师,衍斯世之道统也。”孔庙以后儒配享、从祀,乃为衍续儒学道统。以今天的眼光看,从祀孔子的先贤、先儒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正统儒学传承的中坚。他们宣传和践行孔子学说,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祭孔大典

孔庙的建立,就是为了祭祀孔子及儒家圣贤。历代之所以十分重视孔庙祭祀,其首要原因当然在于尊重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孔子本人。但是,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尊重以孔子所创立的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正是曲阜孔庙祭祀的本质意义所在。

曲阜孔庙供奉着孔子及历朝历代的儒家圣贤,是举行祭孔大典的中心场所。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里,曲阜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家族祭祀场所的含义,成为多民族文化的象征。可以说,曲阜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房伟,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原载《孔子文化季刊》总第9期。)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ys/48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