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趣志丨德国央行开设货币博物馆展出12

藏趣志,聚焦收藏界的资讯趣闻

德国央行开设货币博物馆展出12.5公斤重金条

  这是12月15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德国央行货币博物馆拍摄的一块重达12公斤的金条。新华社/路透

存世的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究竟有多少

作为明清古典家具的研究者,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经过数年来的庋集,稍许觉得可以略微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在此之前,向许多同行前辈征求过意见,有支持和鼓励,也有疑虑和担忧。但多数同好觉得有个数据总比没有好,于是怀着忐忑的心,在香港研讨会及嘉德讲座上,小范围发布了这个《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存世量调查报告》,特意强调这是第一季,后续还会有更改,或增或减都还未知。

  起码,有了一定数量的标型库,在后期经过更多专家学者的参与筛选之后,能够建立一个研究体系的基础,这是建立这个数据库的基本意义所在,别无他。

  下述文字是编辑谢谷先生在我的讲座录音基础上整理的,在此表示感谢。

谭向东先生

  11月9日,古典家具研究学者谭向东先生在“嘉德讲堂”,做了一场《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存世量调查报告》,条分缕析地呈现了“第一季”的调查结果。

  其实在稍早的“香港第一届国际明式家具研讨会”上,他就已经做了一场同题报告,这次因为得到了更充足的时间,现场听众也更充分地了解了他做此事的初衷。

  中国嘉德工艺品部总经理乔皓先生与谭向东相识已久,最早是在拍卖场上,每一个细节谭向东都观察得很细,乔皓看在眼里。

  “他收藏的资料相当于一座博物馆,脑袋就像是一台电脑,脱口而出,记忆力惊人。”乔皓说。

  缘起与现状

  我的身份就是一个学生,做资料库的初衷之一是便于自己学习。大约在年左右,我下定决心,尽可能地搜集那些传世至今的中国古典家具资料。经过几年积累,这个资料库逐渐充实,我也对它做了筛选和梳理。

  在我做这项工作以前,行业里其实已经有很多前辈就相关资料的搜集,做了很多努力和贡献。尤其是柯惕思先生、蒋念慈先生和冯朗铨先生,都是有心人。

柯惕思先生

  柯惕思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参与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直至现在仍然致力于相关的学术研究,近几年他更是埋首于一本关于带纪年款的中国古典家具的著作,它的出版,势将为家具的断代与鉴定提供更多依据。

蒋念慈先生

  蒋念慈先生从一开始就非常   截至目前,冯朗铨先生已经投入几千万元打造世界上最全的关于中国古董、文物的数据库,除了家具,还有书画、青铜、瓷器等。

  而我在做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中国古典家具。

  资料库

  存在的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对理论体系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器型、构件、用材、工艺特征的分型归纳,都与家具的年代和地域研究息息相关,从而得出理论结果,而不再仅仅是推测。这就是资料库存在的意义。

  1/具体数字

  是重要的价值参考

  很多行家和藏家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言及某类家具的存世量,却只能用“多”、“少”、“稀有”等这些模糊的形容词,很难摆出具体的数字。若某种器型的稀有性能以具体数字来衡量,将具备价值参考意义。

统计的存世紫黄交椅数量(部分)

  众所周知,传世的黄花梨、紫檀交椅数量稀少,但究竟少至何种程度?无人知晓。经过一番调查,排除那些模糊的信息,在我的资料库中,显示它只有34把。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也遇到过困惑,如两把交椅看似非常接近,但由于没有上手过实物和找到一手资料的经手人,而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只得暂时将其算作不同的两把。

和波士顿馆藏极像的“另一把”交椅

  再如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有一对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但我又翻出了另一把,诸多细节都非常接近,却仍无法得出同为一把的结论。(藤屉和铜活稍有不同,但在传世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修复手法实属正常,故无法作为判断依据。)

日本某学术期刊内页

  日本的一家学术期刊,一张照片显示了一把交椅的局部,由于无法断定它就是新制的,因此姑且将其收录在内。

  黄花梨扇形南官帽椅(四张成堂)

  香港“晏如居”藏

  有了资料库,就可以总结出某些器型的稀有性,如马蹄足的南官帽椅,据我了解,只有5件(套),前腿一木连做而没有联帮棍的官帽椅,只有6件(套)。

  清早期黄花梨透棂书格

  中国嘉德秋拍

  执古御今——书斋长物专场

  成交价:万元

  此次秋拍,嘉德“执古御今——书斋长物”专场,有一件黄花梨透棂书格,三面均透空、由短材攒接而成,甚至采用了可供拆卸的“扇活”做法,我的资料显示,此类书格只有4件。这也是为何其最终能以万元成交的原因。

  明十七世纪黄花梨圈椅(一套四张)

  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春拍

  锦瑟年华——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

  成交价:.5万元

  通过资料库,简单统计即可得出一些相互关系的规律,从而揣摩古人的设计理念,总结时代和地域风格。如21件(套)无联帮棍、鹅脖缩进安装的圈椅,靠背板无一例外都是攒框做,管脚枨都是前后低、两侧高。如此发现,甚为奇妙。

  2/

  追根溯源

  令传承更加严谨

  老一代从业者活跃的年代已经越来越远,能留下的记忆也越来越少,收集并整理他们的经历和东西的来龙去脉,显得越来越紧迫。若不能及时“抢救”,很多家具的原始信息就将尘封于历史。

明末黄花梨玫瑰椅马科斯藏见于《中国古典家具私房观点》

  马科斯·弗拉克斯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家具私房观点》一书,收录过一只修复后的曲棂玫瑰椅。难能可贵的是,马科斯还出示了椅子修复前的原始状态照片。可以看出,一处明显的修复,便是椅盘下的券口。

黄花梨曲棂式活屉玫瑰椅香港私人藏见于《维扬明式家具》

  所有的修复都有依据和参考,但在我当时掌握的全部资料里,却没有找到这种仿竹罗锅枨式券口的构件实例。及至后来在张金华先生出版的《维扬明式家具》一书中,见到一只保存完好的相同制式的玫瑰椅,两椅相较,最明显的不同,便是券口处。若没见过此相应实例,修复者自然只能凭借自身理解去修复,偏差因此出现。

  另外两处不同,一是座面活屉的使用,二是脚踏枨下的刀牙板形状,都能看出修复者某种程度的“臆断”。

  传世的中国古董家具,很多都已不是它最初面世时的样子。当下,不少企业仅仅依据几张照片就展开仿制,但源头若有误,便成了不当的传承。挖掘、搜集、整理古董家具的原始资料,可以防止“以讹传讹”,让真实的艺术和文化流传有序。

  调查范围

  资料来源

  缺憾及后续完善

  受诸多条件限制,我将调查范围聚焦在了传世的明清黄花梨与紫檀家具上,且不包括微型家具(官皮箱、拜匣、挂屏、小座屏、案上小件等)。

  资料库涵盖私立博物馆与国外博物馆。国内某些机构的馆藏家具,由于信息尚未完全公开,资料库暂时无法全部囊括,如故宫博物院、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首都博物馆已公开的有8件,但据我了解,其仓库大概有7层,3层到6层堆满了上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调拨过去的家具,这些家具尚处在修复阶段,而未能公开。诸如此类。

家中所藏书籍一隅

  我不是行家、藏家以及玩家,资料是我唯一的“收藏”,与家具有关的专业出版物,连历年的拍卖图录、艺术期刊、展览图录等在内的书籍,我收集了大约本(不包括外围资料及非专业丛书)。这成了数据库的重要来源,其中部分书籍值得在此一提。

凯特著《中国日用家具》

  年,凯特先生出版过一本《中国日用家具》,收录了件家具的黑白照片,从备注信息看,绝大部分都是黄花梨家具。经过查找资料发现,当年这件家具,大部分都被美国旧金山的两家装饰公司买走了,却在远渡重洋运输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意外而沉入海底。谁也无法确知,幸免于难者几何,这部分资料只得放在一边,慢慢整理。

疑为同件

  后在查阅资料中偶然发现,年,纽约佳士得曾拍过一张桌子,经过认真对比、分析,我认为与凯特书中的某桌为同件。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家具当年都沉入了大海。

年,日本举办明式家具展览图录

  年,日本东京银座举办过一场明式家具展览,展出的25件明式家具,基本都是黄花梨。这反映出明式家具在尚未风靡全球之际,便已被广泛   拍卖公司的资料,主要选取的是重要拍卖公司的家具拍品,但也不排除中小拍卖公司曾经出现过的精品。由于拍卖公司的   安思远的师傅,庞耐女士,在年为曾经的苏富比举办过一个专场,家具50余件,包括部分日本家具,但只有5张黑白照片,其余的都是数字信息,这些信息只得暂时搁浅。

  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多年在一线的行家提供的老照片。

老照片

  另外的资料来源便是网络搜集,在我的电脑里,大约有61G的关于中国古典家具的资料,文件图片资料13.5万个(图片为主),其中专业论坛图片4.5万张。

大一片红拍出万元再创中国单枚邮票拍卖新纪录

年12月8日,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中,一枚计划在1年发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俗称“大一片红”),销辽宁沈阳年4月戳,上中品,以万元(含佣金)的价格落槌,再次创出了中国单枚邮票拍卖新纪录。它上一次创拍卖纪录的时间是在年5月21日,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中,一枚“大一片红”新票,拍出了.25万元。

  虽然,北京保利拍卖公司   “大一片红”为何风靡世界,屡创天价?它的背后有着什么重大历史原因或鲜为人知的秘密和玄机?为了使收藏者对中国第一珍邮——“大一片红”的产生及价格走势有所了解,笔者仔细查找了多方史料,现以严谨可靠的观点来阐述“大一片红”的来龙去脉。

  “大一片红”的诞生

  1年9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为了庆祝这一盛事,邮电部军管会决定发行一套邮票。设计者跟据上级安排,设计出画面为红色的中国地图,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字样,下面为工农兵群众欢呼的喜庆景象的邮票。由于当时邮票审批十分困难,图稿上报后不能按时得到审批,要等待一段时间。为做到及时配合宣传,邮电部军管会就采取先印出样票再送审的办法,印制了一批规格为60毫米×40毫米横长型的样票,这枚邮票就是“大一片红”。

  邮电部军管会于1年10月8日呈国务院的报告,内称:“根据中央首长9月27日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邮票设计人员和工人同志共同设计,以工农兵形象,新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即“大一片红”),并附样票4枚。”这份报告送到了国务院主管生产工作的副总理李富春处,李富春当天就批示:“请邮电部军管会直送中央文革审查。”但此报告并未送至中央文革,而是转到了周恩来总理处。据访问这套邮票的设计者万维生,并从他当年写的“纪要”中得知,周总理在百忙之中看了报告和票样后指示:这套邮票还是要发行,但不要贪大求全,批示作进一步修改。因此“大一片红”并未发行,但有极少量意外流出。

  “大一片红”的拍卖史

  年香港旭力曾拍卖过1枚“大一片红”信销票,底价为8万港元。我国内地拍场上“大一片红”最早亮相是在年8月举行的中国嘉德世界邮展专场拍卖会中,虽然其估价为万至万元,但由于票面有轻微曲别针印,最终未能成交。同年8月24日中邮大地举行的大型邮票拍卖会上,1枚“大一片红”信销票,右上角可见邮戳上“39(支)”的字样,但是无法辨认出地名及日期,最后以51.7万元成交;年5月,中邮大地拍卖会再次出现了另一枚信销旧票,票上邮戳位置盖在右侧票面上,邮票右下角缺齿,以30.8万元成交。年中邮大地拍卖会,1枚中间有折痕的“大一片红”新票以60万元落槌。年10月31日,在香港布约翰邮票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秋季邮票拍卖会上,“大一片红”以万港元刷新单枚中国邮票拍卖最高成交价纪录。同年11月10日进行的中国嘉德秋拍,一枚信销“大一片红”邮票以万元高价成交。年1月底,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大一片红”(有一道竖折痕)的成交价是万港元。而在年5月,“大一片红”以.2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出了当时中国单枚邮票拍卖新纪录。Interasia

  Auctions邮票拍卖公司于年1月11日至14日在香港怡东酒店举办了一场邮品拍卖会,一枚“大一片红”新票,票面刷色鲜艳,纸张雪白,原胶,以万港元成交。

  “大一片红”在中国邮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邮坛的影响力也非常大。随着人们对中国珍邮价值的不断挖掘与认知,它的价格还会被不断的改写、刷新。

长按识别







































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ys/45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