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承德作家薛梅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作家网年07月18日消息

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会议审议批准

年发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

入会日期为年7月14日

承德市满族青年女作家

薛梅

榜上有名

新会员中

有河北省16人

她(他)们是

薛梅(女,满族)

王铭婵(凤阁,女)

田静(女)

司敬雪(魏也)

刘秀峰(天岚)

刘萌萌(女)

李志刚

李梅珍(梅子,女)

李湛冰(夏冰)

张萌(青小衣,女)

范文华

康振海(康若)

寇广平(梦入洪荒)

韩雪(田鸽)

程雪莉(程门立雪,女)

翟英琴(女)

?薛梅简介?

薛梅,女,满族,河北承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文学硕士、国内访问学者、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学员。现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任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承德市民进市委委员、《国风》杂志常务副主编、《热河》《燕山》杂志编委、郭小川文学院副院长、承德山庄诗歌研究会法人及副会长、河北燕赵学会理事。

薛梅曾获得河北省文艺评论奖、承德市文艺振兴奖。被授予承德市“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著有专著《承德诗歌简论》《与面具共舞--中国诗歌现状研究》,主编、参编《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下》《承德满族》《承德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百年志》《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佳作赏读》《丰碑》等。多有诗歌作品、文学评论等创作,刊于《诗刊》《诗林》《诗潮》《诗歌月刊》《人民日报》《文艺报》《满族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

——听师院女诗人薛梅聊聊鲁院那些事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当飞机巨大的投影将我们送到这里,阿尔山,耳热心跳的阿尔山,就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照面。

这是小民在年11月14日,推送薛梅老师的文章——《就像走进从未听说过的信仰》中的一句话,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在舒缓优美的文字里感受到了本真的自然和纯粹的信仰。

是的,我们不再是陌生的照面。今天,小民再次带大家走进薛梅老师,她的“游学记”将呈现给我们另一番风景。

薛梅老师的“游学记”是在享誉学界的“鲁迅文学院”展开。这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文学圣殿,是每位诗人或作家最为向往的学府!

30天的游学,30天的收获。薛梅老师在鲁院的30天里读书、写字、交友、听讲座,还包括欣赏不一样的蓝天。是不是已经急切的想看到她“游学记”里的绝妙旅程?下面,我们就随着这位师院美女诗人,聊聊在鲁院的那些事儿......

薛梅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在鲁迅文学院第22期少数民族作家班

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薛梅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流行歌曲表达了对亲情的浓浓呼唤,同时也道出了时间的紧迫感和流逝性。就像一只老旧的日晷,它的影子无论是拉长还是缩短,模糊还是清晰,带给我们的仍然是时间的永逝感。但不同的是,它的存留,清晰地指示我们曾经的在场,未来的可能在场。这是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我们共同在鲁院学习和生活的30天小时的时光,也是一只日晷投射的影像,那种文学之缘下的温润心跳,那种来自鲁院的强烈的在场感,弥足珍贵,甚至以传奇般的魔力,让我们在今天这次庄严的毕业典礼上,轻轻屏住呼吸,凝聚成一个强大的能量场,让时间定格,让时间永续!

感谢河北省作协对我创作的认可和鼓励,感谢鲁迅文学院在寸土寸金的大北京给了我一方安憩灵魂的所在。梦想照进现实,作为一名文学的朝圣者,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在鲁院这所文学圣殿中被开悟、启蒙、养护和成长,我是幸运的。我们是幸运的。这是我的圆梦之旅,亦是我的崭新起点。

鲁院重塑了文学的精神高地。12次名家讲座,3次文学对话,从文学体裁、生命体验、文学视野等知识结构,到个体、民族、人文等价值体系,可谓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文学细节与文化生态相辅相成。我遍揽了网上各位老师的相关资料,记下了厚厚的一本笔记,记住了李建军老师:“文学只有好坏。文学是征服时间的”,李一鸣老师:“人文情怀就是天下情怀”,记住了梁鸿鹰、施战军、陈晓明老师以强烈文学的带入性,引领我们感悟美的价值生长过程、预示生活的创造能力、文学中宗教元素的渗入、唯有细节刷新真相等文学特质。记住了石一宁、白庚胜、包明德老师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的梳理以及美好愿景,对少数民族的个性精神自守及宽怀慈悲的人道追求的肯定与弘扬。尤其引人入胜、难以忘怀的,是三场《文学对话》。第一场是洪钟大吕之声,王久辛老师的“大叙事”、王冰老师的“大悲凉”、赵兴红老师的“大矛盾”,俱是文学的精神、骨髓所在,充满了正气、正义、正能量,彰显了三位文化者、文学家最重要、最可贵的文学担当,令人高山仰止;第二场是高山流水之音,张者老师努力“用文学的光芒照亮法律的死角”,邱华栋老师则以“非虚构写作”来丰富文学的自留地,二人颇有琴瑟之古韵,一唱一和间,他们在题材的择取、现实的调查、开放的文本、经验的判断上,无一不透露着卓越的想象和独特的敏识,令人眼睛发亮;第三场则是珠玉之声,郭燕老师和风细雨中对本年文学期刊做了现象分析,柔软的叙述中有反思的力量鼓荡人心,李美皆老师则在卷舒风云之色里归纳了本年《民族文学》的类型及特征,奔涌的激情里内蕴着仁爱之德,两位女性文学批评家的合作,颇类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和弦,使人心旷神怡。赵飞和谭杰老师的点评也是画龙点睛之笔,收到了余音绕梁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松弛有度,既引领了课堂上的紧张思考,又提供了课余沉淀的反观自审。这一点,我受益最深。去年在中央民大访学时,曾接受《作家网》的专题访谈,当问及我的创作计划时,我还以随心所欲的写作观念沾沾自喜,而今通过鲁院的学习,使我懂得了每个人的创作总要有创作计划作为前提,修正了我的创作观念,明确了创作方向,颇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

鲁院给养了自我的心灵诉求。文学是自我的灵魂涅槃,我在这里不仅获得了文学观念的提升,也收获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我们这批来自18个省区市、17个少数民族的54位学员分成5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大家就家乡、工作、创作、阅读等方面畅所欲言,个体生命的闪光,诚实的心灵对话,坚定的文学信仰,使彼此很快相熟,增进了共识,加深的情谊;开学主题班会、联欢会和结业会餐这三个重要节点,以及5天朝夕相处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充满着生活化的场景,充分展示了每一位学员的特长、爱好、秉性等等特征,也自然形成一种家庭感的场域色彩,使彼此更加亲睦、协作而友爱。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同学们,我相信,在文学的长路上我们会继续砥砺前行,一路有你,一切都好。

鲁院培育了民族的文化热忱。文学是我们命运的共同体,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底蕴越丰厚,文学品格越迷人。福建“海丝之路”的社会实践活动,福州的民居、泉州的寺庙、厦门的集美,我们在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拓开了文化视野、文学胸怀,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凝聚、中国梦的辉煌,作为少数民族中文学的追随者、创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的民族文学发声,走人性的康庄大道,提升文化厚度,向学、向善、向美,让文字有温度、有力量,活得洁净而明亮。

分别的时间就要到了。时间无论去哪了,我们永远都是鲁民22的同学。时间无论去哪了,鲁院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航程。

谢谢大家!

.1.81:58

于八里庄27号鲁院A室

毕业剪影

毕业典礼上颁发证书

与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一鸣老师合影

与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批评家王冰老师合影

与文学批评家施战军(中)合影

与著名作家张者合影

“鲁班”

鲁院教室

鲁民22班河北省三位学员:绿窗、薛梅、讴阳北方

鲁民22班学员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前合影

我们是大家庭

和各少数民族同学的美好瞬间

社会实践也精彩

社会实践在厦门

惠安,你好

社会实践在泉州

留念

倾听三角梅花树

在陈嘉庚塑像前

在鲁院鲁迅先生塑像前

毕业,是结束也是开始

"作为少数民族中文学的追随者、创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的民族文学发声,走人性的康庄大道......"字里行间流露着薛梅游学30天的经历感悟,也是她作为创作者的坚定之声。30天的游学经历,得到的不只是毕业证书,最重要的是关于创作的另一面感悟和灵感。文学用沉默发声,它饱含着作家的情怀和对生命历程的理解。

了解欣赏薛梅作品







































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ys/19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