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两把刷子,乾隆能统治中国60多年,
18世纪是清代的巅峰时代,这百年时间中大部分都在乾隆的统治之下,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盛世,乾隆帝有着很多弊病值得批评,但我们若是将他认为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帝王,显然也有失公平。
乾隆五十八年(),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与西方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接触。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庞大的使团前来向大清皇帝祝寿(其实当时乾隆的八十圣寿已过),实际上是想利用这次机会和大清实行两国通商。
在马戛尔尼的面前,乾隆帝表现出了一个独裁者的傲慢、保守和愚昧。他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屑于偏远小国互通有无。而且,乾隆帝在接见英国使团的时候,还问了几个相当幼稚的问题“英国距俄罗斯多远?他们的关系是否友好?意大利和葡萄牙是否距离英格兰不远?是否向英格兰朝贡?”
这些问题如今看来是有些低级,可是在当时却不能这样认为。同样,作为西方国家的统治者,他们也不知道乾隆皇帝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那么,中国人将伊丽莎白当成是一种甜瓜的名字,将路易十六认为一种红酒的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通过史料的记载不难发现,尽管乾隆没有康熙那样对西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他对世界地理还是有点了解的。年,法国耶稣会士蒋友仁就曾献给乾隆帝一幅《坤舆全图》,在这张世界地图中,两个世纪以来东西方地理调查和地理发现的各项重要成果都包含在里面。也就是说,对于东西方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乾隆还心里还是有谱的。
那么,乾隆帝为何会在英国使团的面前表现的那么幼稚呢?这就是乾隆的高明之处,他就是想表达出大清对遥远的英国不感兴趣。如果再仔细了解当时英国使团觐见的细节,就会对乾隆帝“保守愚昧”的刻板印象产生怀疑。
当马戛尔尼向乾隆帝展示英国海船模型时,乾隆帝详细询问了关于军舰零件以及英国造船业的相关问题,第二天,乾隆帝便让军机处传谕两广总督:“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且闻其向在海洋有劫掠西洋各国商船之事”,他提醒两广总督及沿海各省,需要加强海防,提高警惕。
从上面这一件事中,就足以看出乾隆帝还是有清醒的头脑的,一个统治了大清六十年并创造了最后一个封建盛世的君王,绝不可能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他只是一个“富二代”或是“时代幸运儿”。
乾隆帝即位时确实是清朝国力强盛的时候,雍正帝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乾隆时代,社会矛盾同样尖锐,满汉矛盾、土地矛盾、人口矛盾,这些都是影响统治的关键因素。乾隆帝不管在施政、用人及治国上都体现了他卓越的才能。
乾隆一朝发生的历史大事件比清代其他时代都要多,普免天下钱粮、编纂《四库全书》、统一新疆、治理西藏、修建海塘等,在他的统治时期,加强了中华各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版图在他手上达到了万平方公里。
如今褒扬雍正、贬低乾隆的现象比较突出,乾隆被批判最多的就是他挥霍无度、重用和珅、以及文字狱等方面。但史学界始终是有定论的,雍正皇帝是个争议很大的皇帝,而乾隆的争议却不大。尽管他有很多不足,但有一点还是肯定的,乾隆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要高于雍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ys/1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