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被称为西太后竟与皇宫的取暖设

慈禧,姓叶赫那拉,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满族官僚家庭。

咸丰皇帝是慈禧的丈夫,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光绪皇帝是慈禧的外甥,宣统皇帝溥仪是慈禧的侄孙,也是干外孙。

所以,慈禧生前既是贵妃,又是皇太后,还是太皇太后。死后,又被追奉为“皇后”。所以,对于慈禧的称呼,在宗室内部是比较复杂的,今人一般不太了解。

今人称呼叶赫那拉氏比较惯用的说法是“慈禧”。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叫法——“西太后”。

慈禧照片

这个“西太后”称呼从何而来呢?

究其一生,慈禧的各种封号、徽号和谥号中,没有一个与“西”有关。

我们先盘点一下慈禧的各种称号。

年,慈禧入宫,被咸丰封为“兰贵人”(一说“懿贵人”)。

年,慈禧受宠,被封为“懿嫔”。

年,获封“懿妃”。

年,母以子贵,获封“懿贵妃”。

年,咸丰去世后,慈禧因为儿子继位称帝,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同时获得了一个如今广为人知的徽号——“慈禧”。

年11月14日,随着光绪皇帝的病逝,慈禧晋升为太皇太后,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这是慈禧一生中享用时间最短的头衔——仅仅一天后的年11月15日,她也撒手西归。

慈禧照片

慈禧去世后,获得的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这个谥号长达22字,不但超过了清代所有皇后,也是中国历代皇后之最,同时甚至也超过了清朝所有皇帝的谥号长度。

死后依然有如此特殊的“待遇”,慈禧淫威可见一斑。

从这些封号、尊号、徽号、谥号中,我们看不出任何能使慈禧被称为“西太后”的证据或线索。

其实,与“西太后”慈禧同时代,还有一位皇太后被称为“东太后”。那就是咸丰皇帝明媒正娶的正宫皇后孝贞显皇后,即慈安皇太后。

都是皇太后,为何慈禧是“西太后”,而慈安就是“东太后”呢?

“东西”之分,由何而来呢?

这就不得不提及清朝皇宫先进的取暖设施了。

当时咸丰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而皇后居住在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懿贵妃(慈禧)则居住在“西暖阁”。

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于是,按照两位太后的居住位置,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就分别成了大臣口中的“东太后”和“西太后”。

那么两位皇太后居住的“暖阁”,是做什么用的呢?

西暖阁立体图

古代,皇宫内冬天取暖方式其实与普通大户人家也没有本质差别,那就是在房间内点上一个炭盆,烧木炭取暖。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炭的品质不同。

但是,烧木炭取暖的缺点显而易见。

首先,尽管皇宫内的炭是品质最佳的,但是依然无法避免烟尘过多的问题。几天下来,房间内必定“烟雾缭绕”。散发出来的灰尘,让皇宫内的珠宝和金饰蒙尘,不再熠熠生辉。

其次,虽然上好的木炭在燃烧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火苗,但毕竟也会产生高温,在天气干燥的冬季,火灾隐患非常大。况且,故宫内基本都是木质建筑,一旦产生大火,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在相对密闭的房间长时间燃烧木炭,室内必然缺氧,进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尽管古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本质,但也发现了这个“杀人于无形”的隐患的存在。

就因为一般的炭火取暖存在烟尘、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所以,本就对生活品质非常讲究的清皇室,尤其是皇帝、皇后、太后等重要皇族成员看来,炭火取暖未必是一个很好的取暖方式。

严冬下的紫禁城

于是,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人就创造出了一种先进的取暖方式——暖阁取暖。

简而言之,就是将“炭火的燃烧”的环节与“取暖”的效果分离。

将需要取暖的屋子地下凿空,凿空的部分通过一个孔道延伸至室外。然后在室外点燃木炭,通过孔道将热量传导到屋内的地面下。地面经过加热后,又利用热空气比重小容易上升的原理,将热量辐射至整个室内。

其原理其实与今天北方所普遍采用的地暖取暖方式基本一致。

而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即便是在皇宫中,采用这种地暖方式的房间也极为有限。因为稀缺,它们也就有了自己专有的名字“暖阁”。

其实,不但在咸丰病逝的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中有“东暖阁”“西暖阁”,在北京紫禁城中,也有“东暖阁”和“西暖阁”。

紫禁城暖阁结构外观

在紫禁城中,依然遵循与避暑山庄同样的规制,慈安皇太后住在东暖阁,慈禧皇太后住在西暖阁。

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慈禧“西太后”的叫法。

为什么在避暑山庄和紫禁城中,慈禧都住在“西暖阁”呢?

这当然不是巧合。

这就涉及到古代对于方位上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制度。

例如,在酒桌上,主客坐定之后,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以及客人的等级高低。

正对着房间大门的,是请客的主人,也是买单的人,称为“主陪”;紧邻“主陪”右手边的是最尊贵的客人,称为“主宾”;紧邻“主陪”左手边的是第二尊贵的客人,称为“二宾”;正对“主陪”的,同时也是背对着大门的,是“主陪”请来陪同客人的“自己人”,主要负责劝酒和调节气氛的,称为“副陪”;“副陪”右手边的,则是第三尊贵的客人,称为“三宾”;“副陪”左手边的,是第四尊贵的客人,称“四宾”;剩余的客人则被安排在其他的位置。

正式圆桌宴请座位安排

而作为建筑,也是有着明确的尊卑排序的。

清人凌廷堪所著《礼记释义》(第一卷通则)指出:“君臣之位,(朝)南(朝)北之位;客主之位,(朝)东(朝)西之位”。

具体到建筑中,以中国民间四合院为例,东西之分也很明显。对于正房而言,都是坐北朝南的。因而正房左手边是东厢房,右手边是西厢房。古代以左为尊,因而“东厢房”自然比“西厢房”更加尊贵,建筑也会略微高一点。一般长子长媳才有资格住在东厢房。

皇家也是这样的。

当“东太后”慈安已经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之时,慈禧还仅仅是个贵人。

按照清代后宫编制,设皇后1人。往下依次是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再往后才是贵人,以及答应、常在等身份低下的眷属。贵人的身份低到什么程度呢?没有人数限制,地位甚至还不如大户人家中的小妾。

慈禧照片

一个是大清独一无二的皇后,皇帝名正言顺的配偶,一个是类似小妾的“编外人员”,慈禧与慈安皇太后的身份差距一目了然。即便后来慈禧母以子贵,在咸丰死后也晋升“皇太后”,但其地位毫无疑问始终在慈安皇太后之下。

直至慈安皇太后暴毙之后,慈禧才独享“皇太后”的荣宠,成为唯一有资格坐在幕帘后操控皇帝的女人,也是继武则天之后中国第二位能做到实际、长期把控朝政的女性。

所以,在慈禧心中,肯定也想住在“东暖阁”,被人称作“东太后”。无奈,祖宗礼法和几千年来固有社会秩序,即便是慈禧这样堪比武则天这样的政治强人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接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ys/123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