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故事53岁能工巧匠身负绝技,守望承德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世界文化遗产,人类文化的瑰宝。
为保护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无数人付出了智慧和汗水,其中包括政府官员、文物专家、古建工程师,以及更多的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这些人代代相传,用自己高超的技艺精心保护、修缮甚至复原着一座座宫殿庙宇、亭台楼阁。53岁的杨景田就是众多能工巧匠中的一员。用承德市古建维修处党支部书记范文新的话说:“杨师傅现在是我们木工组的工长,从古建修缮木工行当这块儿来说,在咱们整个北方吧,杨师傅的技术算是拔尖儿的啦,无论是大木(木工术语)还是装修,可以说是‘全活儿’!”
杨景田师傅和他的部分木工工具。传承
子承父业,开始古建修缮
杨景田年出生在滦平金沟屯一位木匠家中,父亲杨友生自幼在滦河街上的衡家棺材铺当学徒,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招收进承德外庙维修队(承德市古建处的前身)。
“从小耳濡目染吧,我对木匠这个行当就比较喜欢。父亲用的锛、凿、斧、锯、刨等木工工具,我从小就摸,还会做个板凳啥的。18岁那年,我高中毕业,父亲退休,我就接班到了避暑山庄古建队。”杨景田回忆说。
说起承德市避暑山庄古建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内古建修缮界,可谓大名鼎鼎,与北京故宫古建队、山东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古建修缮队齐名。
这支队伍最早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抢救性”修缮普宁寺时成立的外庙古建队发展而来的,杨景田的父亲杨友生就是第一批招募来的木匠师傅。年,随着文物古建修复规模扩大,承德市政府在外庙维修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避暑山庄古建队,面向全省招募古建维修方面的能工巧匠,杨景田的师父张文清就是那时从清西陵招募来的。
避暑山庄古建队鼎盛时期有余人,不仅拥有像王世仁(梁思成三大弟子之一)、张生同(现被故宫聘为终身古建工程师)这样闻名遐迩的古建工程设计师,还拥有了一批像杨友生、张文清这样的身怀绝技的技术工人。不仅木工、瓦工、油工、石工工种齐全,而且技术水平一流,可谓“藏龙卧虎”。
“我们上一代这些老工程师、老技术工人都是身怀绝技。”范文新自豪地说,“像故宫的角楼、宣化的钟鼓楼、邯郸的黄粱梦吕仙祠等古建,当年在修缮过程中都出现过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有关部门为此都来找承德古建队。”
杨景田主持复建的文津阁碑亭。年6月,杨景田到了古建队后,在他父亲的主持下拜张文清为师。
“当年的拜师礼很隆重,除了磕头拜师,还请了不少亲朋好友观礼,摆了两桌呢。”杨景田回忆说,35年过去了,他自己也正式收了三个徒弟,还有自己的外甥李亚强。“到我外甥这儿,我们家的手艺也算三代传承了。父亲和师父的手艺传给了我,只要我的徒弟们愿意学,我就会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
历练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古建修缮的最高境界就是运用传统技艺、最少干预、原汁原味地复原古建筑。
“打个比方,在古建修缮过程中,我们只能当‘翻译’,不能当作家,不能有想象和发挥。”范文新说,“《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想要当好“翻译”,就必须学好手艺。
“木匠在古建修缮行当中是难度最大的。木工活儿是整个建筑的骨架,占主要地位。因为只有木架起来后泥瓦匠才能砌墙瓦瓦,油工才能披麻搂灰做外装饰。想成为一个好的古建修缮的木匠,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文化,数学几何必须会,包括会看图纸、会放样,还要有艺术细胞。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比如雕一块匾,有可能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学建筑出身的范文新对木匠活儿相当熟悉。
“学徒都是从基本功练起:先抡锛子,后推刨子,刨子又分大刨子、二刨子、镜面刨子,凿卯,拉锯,刮椽子。在这个过程中,工具坏了自己就要学着修、学着做,刨子刃儿要打出多厚合适、怎么掰锯齿等,这些都得自己做。”杨景田说,“而且姿势必须正确,否则就会挨揍了。比如凿卯,握斧子的手凿一下后,不能举着在空中晃,必须要戳在腿上,然后再凿另一下……一看干活儿姿势,就能看出你是不是内行了。”
“基本功熟了,下一步就是掌尺、画线。这两样会了,只能算‘半拉’师傅了,然后就开始学做门窗、花活儿、雕刻、装修等等。这些说着简单,真正学会、学精就得下苦功夫。我三年出徒,十年后才离开师父自己独立干活儿。”杨景田说。
当年,杨景田负责热河文庙主殿大成殿和东西配房的木工建筑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在苦练手艺的同时,杨景田说,他还买来了《清式营造则列》《中国古建筑木工作营造技术》等书籍,自己钻研。为了记忆深刻,他竟然把这些书上的建筑结构图一张一张地临摹了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杨景田首次“领衔”参与普乐寺旭光阁大修工程,被河北省文物局评为河北省古建筑维修优质工程。
年底,受国家外事部门、河北省人民政府等部门委托,杨景田作为古建筑木工行业专家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到日本鸟取县,指导建设中日友好项目“燕赵园”项目工程。“那是一处仿古建筑公园,我们负责制作安装并指导。当年,我们在日本过的春节,还赶上了阪神大地震。工程结束,日方特别满意,还给我们颁发了奖状和奖金。”杨景田提起那段经历,记忆犹新。至今,日本鸟取县每年都在燕赵园举办中国节。
心声
有幸能为古建保护做贡献
过去的三十五年中,杨景田参加了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大部分修缮和复建工作,难度较大的有年的水心榭牌楼复原工程、年西大街三道牌楼复扩建工程、年文津阁五彩鎏金斗拱盔顶碑亭复建工程等。他最得意的作品是年古建处承接的热河文庙修缮工程。
热河文庙是国内第三大孔庙,杨景田负责主殿大成殿和东西配房的木工建筑。热河文庙大成殿是承德唯一的庑殿式建筑。“一根挑尖梁长十五米、重四五吨,整座大殿就用了六根。一层五彩(也作采或踩,下同)斗拱,二层七彩斗拱,放样制作,前后刻豁咬合,层层榫卯连接,尺寸要求相当精准,如果出现一点失误就会造成一堆废品。而且大成殿的门扇窗棂采用的是难度最大的六角菱花式,一平方米左右的窗棂就要十五六天才能雕刻完,最后安装时达到了零失误,既节省了材料,又提前了工期。”杨景田说。
杨景田的另外一件得意的作品是年10月承接的普宁寺山门九龙毗卢贴金陡匾制作安装工程。
“普宁寺山门陡匾是乾隆皇帝题写的,具体在什么时候遗失,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年以来一直都没有人能够制作成功。匾的四框图案是九龙戏珠,为四层镂空雕,其中云纹属于浮雕、龙头属于圆雕、龙身龙爪属于立体雕。所谓陡匾,就是匾的边框厚、与匾身成45度角。本来需要半年的时间,我们两个半月就完工了。”杨景田拿出当时安装陡匾时的照片,颇为自豪。
年,杨景田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全国建筑装饰业技术能手,年入选第一届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
“干一行不如爱一行,爱一行不如好一行,好一行不如乐一行。”杨景田说,“我喜欢做木匠。能成为一名古建修缮木匠,能为保护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这样的人类文化瑰宝贡献我的一点力量,我深感荣幸。”
(燕赵都市报记者张斌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ms/1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