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各地经典酒文化轶事选

河北酒文化不仅深受而且多元,尽管在全国地图板块中体现的河北区域范围并不算大,但是却无法忽视其多元的面貌,邯郸的赵州酒文化,石家庄的中山国酒文化,承德地区的皇家酒文化和满族酒文化等等。这些多元文化碰撞出的一些多彩的酒文化轶事值得冀酒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发扬、继承。

衡水

衡水古时属于冀州之地,在汉代时,曾在现今的衡水境内设置过桃县,因此又称桃城。据记载,在衡水还称为桃县的时候,衡水就出美酒。那时候,冀州城和桃城都有酿酒作坊,但酿出来的酒,味儿却大不一样。桃城的酒芳醇甘美,冀州城的酒却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桃城的水平。后来有人认识到,可能是冀州的水不好而桃城的水甘甜所造成的,于是冀州不再酿酒而全部改由桃城酿造。所以,长期以来所谓的冀州酒,其实就是现在的衡水酒。

  据史载,早在公元年(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因年景不好,为了节约粮食,汉和帝曾经“诏禁冀州沽酒”,也就是禁止冀州再卖酒,说明当时衡水的酿酒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到了唐代,经济繁荣,粮食富足,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衡水酒其时已经有了很大名气,成为当时的名酒。清代名著《镜花缘》中曾讲述,唐代武周年间,武四思曾经大摆酉水阵,阵中摆出了55种天下名酒,“冀州衡水酒”即名列其中。

直到宋代,衡水的酿酒业依然兴旺未减,县城乡集,酒旗高悬,而且到处都有酒社。元朝时期衡水的酿酒业受到了打击,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了元末明初。明朝建国以后,百业复兴,衡水的酿酒业又再度兴起,特别是在明代天顺年间,滏阳河上架起了“衡水老桥”,酒的销路也随之拓宽,出现了“古桃城,虽不大,烧锅却有十八家”的盛况。衡水酒在清朝时期有了出口,在清宣统二年(公元年)已经远销到了新加坡。

保定·徐水美酒

徐水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上,西距太行山15公里,东距白洋淀35公里,这里四季分明,水质甘美,气候环境温润适宜,自古以来这里就物产丰富。五千年前,黄帝大战蚩尤,就是在徐水大宴官兵。

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州)人。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性情豪爽、不拘小节,经常以酒会友,被后人称“酒仙”、中国品酒第一人。据《晋书》记载,他常乘鹿车,手提壶酒,命仆人荷锹跟其后。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就地把我埋葬”。徐水境的刘伶墓为徐水八景之一,徐水县城还有刘伶路。

刘伶访到张华,二人一见如故,谈古论今,抨击时弊,倍感相见恨晚。张华常用当地佳酿招待他。刘伶尝遍各地名酒,感觉此地之酒最为香醇,又有挚友相伴,于是乐不思蜀,终老徐水。张华在村前择地厚葬了刘伶。后来,赵王伦谋废贾后,张华不从,被杀,死后葬于遂城西,村子因名“张华村”。

承德·康熙酒醉蒙王

  “传说塞外产美酒,古镇八沟第一家。蒙王三杯饮未尽,脚失根基眼早花。”

  康熙二十年(公元年),康熙巡视蒙古各部,途径平泉大吉口,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大的政治活动,接见了蒙古各部王公,民间流传的“康熙杯酒醉蒙王”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康熙皇帝率领文武群臣经遵化过喜峰口,农历五月初九来到达希卡布什尔口这个地方。康熙还未到,蒙古王公早早的跪在道旁等候。康熙大轿刚到,见蒙古王公早在路边迎候,非常高兴,心想:我朝龙威四海,恩及远荒,蒙古诸部无不臣服,这生性剽悍的蒙王对我也这么忠心耿耿,真是四海升平!正想着,大轿已经来到近前,康熙赶紧下得大轿,躬身将蒙王扶起。蒙王一阵颂扬之后,献上进贡礼单。

  康熙知道蒙古人善饮,早从京城带来几坛好酒,名左右随侍给蒙王赐酒。近侍满满地斟上一大杯递给蒙王,这杯酒足有二三两,那蒙王说了声“谢皇上!”,然后一仰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

  康熙见蒙王一口喝干,心里更高兴了,又命左右:“再赐!”蒙王还是一口喝尽。就这样连喝三杯,蒙王还是面不改色,就像根本没喝一样,神色更加精神了。康熙一伸大拇指,夸赞道:“真是好酒量!”听康熙这么一夸,蒙王心里更加得意了,上前一步跪在地上说道:“奴才不敢瞒皇上,奴才自打十八岁开始喝酒,到如今还没喝醉过呢!”说着,面露得意之色。这细微的变化,也被康熙看在眼里,心想:“再赐一杯吧,事不过三,有些不妥。不赐吧,这蒙王还挺得意。”康熙正在为难之际,一个近臣附在康熙耳边悄声说:“八沟久产一种陈酒,味甘烈,当年老祖宗饮过此酒,曾醉倒了八位王爷。”康熙微微点头,说道:“这样吧,今儿蒙王远道而来,甚是劳累,明儿遂朕行围打猎。”

  第二天,康熙率众在党坝围场沟设围射猎,收获自然不小。到了晚宴的时候,康熙当然记着昨天蒙王喝酒那事儿,对蒙王说:“你说从未喝醉过,朕却不信,今儿晚你要再喝三大杯,朕不但封你蒙王,还封你为酒王。”听康熙这么一说,那蒙王更来了劲头儿,反问康熙:“皇上可是戏言?”康熙说:“朕一言九鼎,怎么是戏言?!”说着,向下一摆手,侍卫们抬过一坛酒来,倒出一大杯捧给蒙王,蒙王也不谦让,一口饮尽。再倒一杯,又是如此。等到侍卫们斟第三杯的时候,那蒙王已是趔趔趄趄,脚跟站立不稳。第三杯酒还没接到手,只见他晃荡了几下,一头倒在地上。他这一倒,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就连康熙也笑得前仰后合。

  一阵笑后,大臣们的笑声突然停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的。其原因不是别的,那蒙王可是在皇上面前夸下海口的,再说,在皇上面前失礼栽倒,那可是大不敬,弄不好要掉脑袋的。众人面面相觑了一阵,然后把目光全部集中在康熙的脸上,个个心悬了个半截,等皇上发话。再看康熙呢,非但没有怪罪之意,反而拍手大笑,连喊了几个“好!”康熙略一沉思,左右赶紧取过笔墨,康熙提笔写道:“传说塞外产美酒,古镇八沟第一家。蒙王三杯饮未尽,脚失根基眼早花。”众人传阅了一阵,又是一阵大笑。

  众人的笑声还未停,只见那蒙王有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揉了揉眼睛问康熙:“皇上刚才赐给奴才的是什么酒啊?酒劲儿这么大!”康熙怔了一下,灵机一动,随口说道:“八沟老酒啊!”从此,这“八沟老酒”之名就传遍了长城内外。

石家庄·中山“千日酒”

战国时期,有国名中山,大致疆域为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中山国盛产一种很有名的酒,叫“千日酒”。

该酒在干宝《搜神记》卷十九有载:“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时有州人,姓刘,名玄石,好饮酒,往求之。希曰:‘我酒发来未定,不敢饮君。’石曰:‘纵未熟,且与一杯,得否?’希闻此语,不免饮之。复索,曰:‘美哉!可更与之。’希曰:‘且归。别日当来。只此一杯,可眠千日也。’石别,似有怍色。至家,醉死。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经三年,希曰:‘玄石必应酒醒,宜往问之。’既往石家,语曰:‘石在家否?’家人皆怪之曰:‘玄石亡来,服以阕矣。’希惊曰:‘酒之美矣,而致醉眠千日,今合醒矣。’乃命其家人凿冢,破棺,看之。冢上汗气彻天。遂命发冢,方见开目,张口,引声而言曰:‘快者醉我也!’因问希曰:‘尔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几许?’墓上人皆笑之。被石酒气冲入鼻中,亦各醉卧三月。”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指:狄希是中山人,能酿造千日酒。谁要是喝上一杯,就会醉倒一千天。当是,有个叫刘玄石的人,好饮酒,想到狄希家喝上一杯。一天,刘玄石找到狄希门上求酒喝。狄希说:“我的酒还没酿好,不能给你喝。”刘玄石说:“即使没酿好,先给我一杯尝尝,可以吗?”刘玄石求酒心切,狄希拗不过他,就倒上一杯让他喝了。刘玄石一饮而尽,大呼:“好酒呀好酒!再来一杯!”狄希说:“你先回去,改天再来——只这一杯,你就得睡上一千天。”刘玄石只好告别,满脸不满足的样子。一会儿工夫,刘玄石到了家,咕咚栽倒醉死了。刘家都以为刘玄石真的死了,于是就哭着埋葬了他。过了一千天,狄希想:“刘玄石该酒醒了,我得去他家看看。到了刘家门口,狄希就喊:“玄石在家吗?”刘家的人觉得狄希问得奇怪,说:“玄石早就死了,我们三年的孝期都快满了。”狄希大惊说:“那是我的酒太醇美了,以至老刘醉倒一千天,今天该醒了。”于是就让刘家的人去刘玄石的坟地刨坟破棺。众人赶到坟地,只见刘玄石坟头上汗气迷漫。待打开棺材,只见刘玄石睁着眼张着嘴,说话了:“快扶我起来——可醉死我了。”刘玄石爬出棺材,见狄希在一旁,便问道:“你搞的什么名堂?让我一杯大醉,这时才醒来——太阳有多高了?”坟坑周围的人一阵大笑。笑声中被刘玄石的酒气冲入鼻子里,这些人又都醉倒了三个月。从此“千日醉”或“千日酒”便成为美酒的代称。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mj/6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