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回忆
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报社组织一系列报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我有幸采访了萧克上将和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李钟奇少将。
萧克(年7月14日—年10月24日),湖南省嘉禾县人。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零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刚过而立之年的萧克担任司令员。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设在门头沟斋堂马兰村一四合院中。萧克向毛泽东要了一幅20万之一的热河地图,向李富春要了一些干部,就踏上了前往冀热察抗日战场的征程。萧克看到冀热察三块根据地被敌分割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方针。经过一年多艰苦的斗争,平西、平北、冀东连成一片,建成了拥有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古城北平,处在八路军的包围之中。
根据萧克将军的回忆,我撰写了长篇报道《八路军包围北平城》,记述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及平西人民可歌可泣的历史。尼姆·威尔斯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一书中,对萧克是这样描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年轻的指挥员”,是“军人学者,非凡的人”。转战平郊期间,萧克随身携带了大量的书籍。除了政治、军事书籍外,还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他圈点了《古文观止》,读了托尔斯泰的《复活》,读了《二十四史》的一些残本。萧克受苏联小说《铁流》的影响,夜晚,在指挥战斗之余,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创作了4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罗霄军》。建国以后,《罗霄军》改名《浴血罗霄》出版发行。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荣誉奖。
应我之邀,医院里欣然为本报书写了他的两首诗稿。(与萧克将军合影,左三为本文作者)
稿件见报后,门头沟特别是马兰村人民特别想看望萧克将军,请我帮助联系萧克将军。萧克将军也十分怀念平西,怀念马兰村,盛情邀请马兰百姓来家做客。我特别叮嘱马兰人,看望萧克将军时什么东西都不要带,带了将军会不高兴。但那天,马兰人还是给萧克将军带来了许多山里的土特产。将军的秘书一个劲儿埋怨我。我说,该嘱咐的我都叮嘱了,那是平西乡亲对将军的一片情意。最后,将军收下了平西乡亲的情意,让秘书按价付款。
年,马栏村党支部倡议全村村民集资捐款、捐物,筹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经一年努力,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之际陈列馆建成。开馆之日,萧克将军带领20多位原挺进军的将领参加陈列馆落成典礼,并亲自为陈列馆揭幕。
李钟奇(—)辽宁建平人。年参加东北义勇军,年编入抗日同盟军,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抗日同盟军骑兵3师9团连长,红1军团旗兵团参谋长。八路军师骑兵营副营长、代营长,平西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参谋长,骑兵团团长,抗大二分校、陆军中学总队长,总校2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副教育长,华北军区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副教育长。建国后,任总参军训部军校管理局副局长,军校部组织计划处处长,军校部助理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组织计划部副部长,解放军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钟奇为热河六将军之一,在年日军进攻热河时,曾率义勇军参加过抗击日军侵略的斗争。年又率八路军第4纵队(宋邓纵队)挺进冀热边,策应冀东暴动,解放了兴隆、迁安、平谷、蓟县等县城。
根据李钟奇将军的回忆,我撰写了长篇报道《平北打响第一枪》。(与李钟奇将军合影)
年,随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视察采访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顺义厂区(即现在的北京现代汽车厂区)。(着蓝T恤者为本文作者)
年8月16日写于大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mj/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