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生态与效益共赢
在推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滦平县将治理农村污染与富民产业同步计划、同步实行,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畜牧业+微生物转化业+绿色种植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但使养殖业产生的80%废弃物实现了综合再利用,改良了生态环境,还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提高了养殖和种植业的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生态与效益共赢。
养殖业是滦平县的富民产业,但又是农村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在改造提升行动中,滦平县不但大力改变农村的生活居住环境,还同步改造农业生产环境,做到既发展富民产业,又不污染环境。
鑫宝山奶牛场是滦平的奶牛养殖龙头企业,存栏奶牛多头。随着范围的不断扩大,奶牛场每天产生的50多吨粪尿没法处理,构成了严重的污染隐患。改造提升行动中,滦平依托该奶牛养殖场,通过整合流转周边土地,建起兴春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与普通的蔬菜大棚不同,示范园区的每座蔬菜大棚,都有一条管道与鑫宝山奶牛养殖场沼液厂及沼气池相连通。养殖场的沼液为果蔬大棚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实现了果蔬产品有机化,同时利用养殖场的沼气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改良了果蔬品质。果蔬大棚的枝叶、秧苗等,又成了饲养奶牛的原料,实现了蔬菜种植与奶牛养殖的循环。
除此之外,示范园还建了养鱼场、菌类栽培基地,果蔬大棚的废弃枝叶可用来养鱼,牛粪经过处理可作为菌类培养基,进一步完善扩大了循环链条。目前,该园区的一期已建设完成,建有52栋温室大棚。全部建成后,将年消耗吨鸡粪和牛粪、吨玉米秸秆,年产蔬菜吨、食用菌吨。
借助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契机,滦平大力治理、整理村落污染源。依照阔别村落、水源地的原则,他们将畜禽养殖由川地向山沟转移,由水源地上游向现代循环农业园区转移。同时,在种植、养殖业发展上提出了“两增两减”计划,即增加设施蔬菜种植范围,减少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养殖基地的单体范围,减少散养和养殖小区数量。
“清算整合分散的养殖基地,目的是引导这些基地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全县构成生产要素会聚、产业链条完全、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循环农业。”滦平农牧局副局长李民介绍,配合产业园区的整合,全县还在现有的6个有机肥厂的基础上,计划建设了10个万吨以上的有机肥厂,并在范围养殖场、标准循环园区配套建设了大型沼气池,实现了粪污处理“零排放”。
目前,在滦丰公路一侧,滦平已建成大屯与兴春和两个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辐射3个村。在县城西部的虎什哈、付家店建设了两大生态农业综合利用循环园区。到今年底,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将到达21万亩,肉鸡饲养量达万只,肉鸭饲养量万只,生猪饲养90万头。
为推动循环农业良性发展,滦平加大科技研发体系建设。他们借助京津的技术、人材优势,大力引进京津的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研发机构,依托循环农业园区建立实验基地和分支机构,增进园区在循环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同时,大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燃料等。依照计划,到年,滦平的农业废弃物将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污染“零排放”,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节水灌溉全覆盖,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xw/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