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特色美食平泉御膳改刀肉
古今中外,众多艺术家都将他们的艺术实践以及美学观点贡献给了食物,使得原本平常的厨房变成了艺术创作的殿堂。刘德才就是这样一个将食物革新给了艺术的御厨。
嘉佳寻找的第二道非遗名吃与御膳糖饼一样,始创于御厨刘德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究竟是什么呢?
挑战任务
马老师之所以会考验嘉佳的刀工,是因为这响当当的第二道御膳,最考究的就是刀工。说到这里想必电视机前了解平泉美食的饕客们心中已经有数了。看看制作过程与你们心中的答案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吧。
制作过程
这道御膳,看起来食材备料简单,炒制时间短,但实则要想达到最佳口感,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在那个服务于皇室的年代,对于这道菜的制作工艺更为讲究。如烹制之前将备好的竹笋入骨汤煮沸,笋丝则需过热水焯去杂质,再比如用口磨汤和鸡鸭汤勾芡,吃得是一道菜,功夫却是十足的。
刀口不对,下料不当,竹笋浸泡不好,或肉搭配不得当,炒成的莱色、香、味、形就都无法摆脱其它同类菜肴的老套子,也无法被吃惯了地道御膳的平泉人认可,那么这道凝聚了如此心思的御膳究竟叫什么名字呢?
装盘
御膳改刀肉,名字略显粗犷,可制作工艺却极其精细,形成了让人过目难忘的鲜明对比。自刘德才研制出了这一道御膳佳肴改刀肉之后,它也随着刘德才流落八沟,成为了平泉名菜。
这道皇室御膳流传至民间,很快让四方的食客们都寻香而至,许多山东、山西、北京、内蒙等地的旅客在此就餐之后,还要把改刀肉带回家中给亲友品尝。内蒙古的王爷每年进京,也要从这里带上改刀肉,用以馈赠亲朋好友。?可这不禁让人好奇,在那个依赖车马步行的年代,一道菜如何能够被携带多日却不会变质,而且口感依旧呢?
品尝改刀肉
御膳改刀肉,入口绵软,口感筋道,论色,是清秀悦目;论香,是清香扑鼻;论味,是鲜美无比。相传改刀肉正是凭借着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道光皇帝的亲睐并亲自赐名。御膳糖饼改刀,同样出自清朝御厨刘德才的创造,同样在平泉根植发展,能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足见当年的御膳,时至今日依然光彩非常。
穆嘉佳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tw/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