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地图这里是比承德围场还早的皇家

据北京史地专家尹钧科考证,全北京惟一明确知道的汉代村名就是“霍村”,这个“霍村”正是如今通州漷县村的前身。随着历史的沧海桑田,这片神奇的地方汉代为镇,辽代升为县,元朝再升为州,明朝降为县,清朝降为镇,民国再降为村。

沾了皇家“捺钵”的光,从此开始了它的辉煌

当时的漷县地域有大片湿地,现在称为延芳淀湿地。延芳淀湿地在辽代时涵盖了今漷县、廊坊边缘、采育、马驹桥、大羊坊、张家湾、台湖镇一带,方圆百里。那时,这里有大片的水面、茂密的苇塘,每到春秋两季,候鸟在这里歇脚、捕食,延芳淀就成为天鹅、大雁、野鸭的天堂。

到了辽代,契丹人自古就有随水草、逐寒暑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到了辽代统治者那里,就变成出行游猎活动,既要猎物多、风景好,还要离都城近,因此北京近郊的延芳淀就成为最好的去处了。于是,辽代将延芳淀设为皇家苑囿,完全是因为辽代皇家“捺钵”文化的需要。“捺钵”是契丹语,原意为行帐、营盘,后来被引申为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辽太平年间(-),漷阴镇升制为漷阴县。沾了皇家“捺钵”的光,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村镇,从此开始了它的辉煌。

“捺钵”始于契丹,后为北方政权统治者沿袭,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根据史料记载,金朝时金世宗等也多次到漷阴县,除了“捺钵”,还以此为基地,在延芳淀演练过水军。

延芳淀具有丰富的园林景观,辽代的皇族、大臣纷纷字这里建起了自己的园林,形成了通州最早的皇家园林群落。经过数百年的沧桑,这些园林群落虽然已经全部湮灭了,但当年的盛况规模,恐怕并不亚于日后的三山五园。

纵鹰隼搏击,成为“天下第一皇家湿地园林”

到了元代,随着气候的演变,原来浩淼无际的延芳淀逐渐演变离析成多个较小的湖面,如南辛庄飞放泊、栲栳垡飞放泊、马家庄飞放泊和小延芳淀等。“飞放”一词源自蒙古语,据《元史·兵志》记载,“春夏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就是供元朝皇帝行猎的地方。湖泽的面积虽然大为缩水,但仍是“瞻彼漷兮,其水沄沄”的壮观景象。

元朝皇帝喜欢“岁猎漷州海子林”,这海子林就是延芳淀的余存。至大元年(年)七月,“筑呼鹰台于漷州泽中,发军千五百人助其役”。此时,漷阴县已升级为漷州,州治在今天津武清县的河西务。建筑宏伟的呼鹰台在今德仁务村南,尚有遗迹可寻。

史载元朝皇帝喜欢“岁猎漷州海子林”,这海子林又称为“柳林海子”,就是古延芳淀的旧址。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八年(年)驾幸漷州的柳林海子,见湖滨遍生柳林,风景秀丽,遂命在柳林海子之西建造行宫,称“柳林行宫”。

元朝在漷州还有一件皇家盛事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有名的“贵由赤”长跑运动。贵由赤是蒙古语快跑者之意,元朝的禁卫军中有一支专门由贵由赤组成的部队,为了培养贵由赤们的体力和耐力,从至元二十四年开始,每年都要举行贵由赤长跑。长跑起自漷州的州治河西务,终点在大都城内的皇宫正门,主要赛段横穿了整个通州地区。总长度达一百八十里,约合今日的67.6公里,远远超过了马拉松长跑的距离。贵由赤长跑成为了北京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大型体育赛事。

“以管河州判一员驻其城”,清朝始并入通州

如今漷县留下的历史古迹,包括史志上的文字记载,最著名的漷县八景是:泮宫古槐、禅林宝塔、驻跸甘泉、远浦飞鸿、长堤回雁、晾鹰旧台、春郊烟树、白河渔舟。除了禅林宝塔明确指建于元代、位于漷县村西北的佑国寺外,其他景物大多在辽代时已经存在。泮宫古槐植于辽时;驻跸甘泉又被称为萧太后井;远浦飞鸿、长堤回雁、晾鹰旧台、春郊烟树、白河渔舟是地貌和自然风景。

清朝初年,北京地区战事频仍,漷县地区又屡遭水患,人口锐减,支撑其建制的基础进一步动摇。据《通州志》,清顺治十六年(年),漷县终以辖域内“叠遭水患,民困徭役”,而始奉裁撤,并入通州,但仍“以管河州判一员驻其城”,这最后一句印证了其县级建制有明一朝得以延续的原因所在。

内容参考:通州本土作家刘福田相关资料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tw/77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