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雨安排上了,雪呢雪呢小时候,河北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

今天早上

一阵阵寒意袭来

果然中午前后雨就到了

先来看看视频里的寒意~

11月17日下午3时许,石家庄新华区,窗外大雾,小雨。

石家庄下雨啦!

一波大范围较强雨雪过程

即将登场

~

预计今天到19日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

会有一波雨雪到货

同时降温、大风也安排了

本轮雨雪过程将覆盖全省

降水特点:范围广,强度较强

主要降水时段在今明两天

尤其

明天降水强度增强

以中雨为主

降雨量最大的区域

集中在东北部

其中

张家口北部、承德北部有小雨转雨夹雪

坝上地区有雨夹雪转大雪

除了雨雪

还有大风和降温

↓↓↓

大风呼呼吹

明后两天

东部和北部地区

有偏北风4到6级,阵风7级

沿岸海域和沿海地区

有偏北风7-8级,阵风9-10级

气温“大跳水”

受冷空气影响,

未来几天

气温将一路下滑

预计19-20日

全省最低气温持续下降

北部地区下降10~12℃

其中坝上地区下降12~14℃

其他地区最低气温下降6~8℃

天气越来越冷

好在暖气已经热了

说起暖气

就想起小时候烧蜂窝煤

用暖水袋的日子

冒着热气的烤红薯

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

堆起的一个个可爱的小雪人……

下面这些儿时的回忆

是否也曾经属于你?

围着炉子烤火的幸福

没有暖气咋办?

拉点煤生个炉子呗

那时候家家都生炉子

一进门先往炉子边上凑

你还记得吗?

除了烤火,还有烤粉条、烤馒头

最喜欢吃上边硬硬的脆脆的皮

一家人围坐在炉子周围

嗑个花生,唠唠家常

美得不要不要的

就是要防止煤气中毒

那个年代的“保暖神器”

晚上睡觉

怀里都会揣一个热水袋

这是许多老河北人的记忆了

灌满热水拧紧盖

然后扔到被子里

等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

被窝里暖暖的好舒服

你还记得这个吗?

输液的玻璃瓶,灌上热水

就是自制的热水袋~

晚上是热的,早上就变凉了

晚上睡觉前先趴被子上暖被窝

再脱衣服放被子上面

然后再封一床被

这样早上起床穿衣服

不会那么凉

“妈妈牌”毛衣毛裤

那时候

一到冬天可比现在冷多了

没有高楼林立

没有空调暖气

……

小时候的我们

为了抵御刺骨的严寒

穿上臃肿的棉衣棉裤

裹上宽大的围巾帽子

棉衣棉裤都是老人亲手缝的

鼓鼓囊囊肥肥大大的

不用穿身上就能站住

但是是真的很暖和!

“妈妈牌”的毛衣毛裤

由妈妈亲手编织的,还有花样儿

穿在身上心里倍儿美~

里面要加一件秋衣,要不会扎身子

你帮妈妈绕过毛线吗?

以前的冬天,虽然冷

但是有妈妈牌

手套、毛衣、毛裤、围脖

……

暖在心里~

记忆里的军大衣和条绒棉鞋

那时候

觉得有一种帅气叫穿军大衣

这厚实、这风度、这保暖…

貂皮大衣也比不上它

再配上一双大棉手套

那时候的手套一定得“提溜个绳儿”

这样不容易丢

这样一双

带气眼的条绒棉鞋

简直是潮人的标志

底子和面儿都很厚

里面绒呼呼的,又舒服又实在

护手护脸“神器”

小时候

脸上、手上很容易皲裂

但我们有“护手神器”

——雪花膏

品牌有“万紫千红”“友谊”“百雀羚”

等等

那股浓烈的香味儿

你还记得吗?

“郁美净”是每家必备

擦在脸上嫩嫩的

一块钱一袋可以用好久

“天天见”的大宝

在那个时候风靡一时

这些都是河北名媛淑女的最爱

一股香气弥漫了

整个童年记忆

那时候的美味儿

那时候,冬天还没到

家里的大人们就忙着

储存大白菜

一车一车地往家拉

然后再整齐地码放在房檐下

苫好草帘子、塑料布

炒白菜、炖白菜、腌白菜的日子

就开始啦

头入冬

家家都会做几瓶西红柿酱

用输液瓶子装西红柿

上锅蒸一下

寒冬腊月还能吃到

西红柿这样的美味

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

小朋友们的最爱崩爆米花

看着师傅

把白花花的米倒进罐子

然后捂着耳朵

只等“嘭”一声巨响

胖乎乎的爆米花直冲进

那个长长的布袋里

冲上去

收着自家的这一锅爆米花

小时候

最喜欢让大人带着去街上玩了

那里有让人牵肠挂肚的冰糖葫芦

山楂外面已经凝固的冰糖

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欲滴

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糖稀那时候是一毛钱起价

用两根木棍搅一块糖稀

越搅越稠

直到搅成白色就开始吃

冬天的最爱——烤地瓜

通常摊主都是推着个油桶

然后把烤好的地瓜放在桶面上

让你挑选

刚出炉的时候特别的烫手

一边吹一边吃

暖暖的幸福

当然

几个小伙伴一起动手

烤几个山药土豆

那味道就更棒了

还有那自家腌的咸菜

简直是冬天最美味的馈赠

小时候的冬天,快乐很多

寒冷的冬天

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就是玻璃窗上的冰花

小孩子总喜欢趴在窗台上

哈着气用手在玻璃上“作画”

小时候的冬天,雪总是很大

很多人没溜过冰,但都溜过雪

你拉着我,我拽着你

在雪地上滑……

摔倒了,谁也不说疼

爬起来玩得更欢

那时候,大家在学校冻的不行

就一起跺脚取暖

或者玩踢毽子、推铁圈、跳皮筋

等游戏

下了厚厚的雪,就要扫房子

扫完房顶,扫院子

下雪阻碍交通

过去又没有现在那种方便的铲雪车

不过人多力量大

大家可以一起出去铲

一下雪,野兔子就出来了

几个小伙伴牵着狗

去地里逮野兔子

逮回来就是一顿美味~

那时候的澡堂子,才叫洗澡

小时候家里没法洗澡

都去澡堂子

男浴池和女浴池都用厚厚的帘子

挡着

去澡堂子泡一泡

浑身都热乎

就是刚洗完澡还是要

哆哆嗦嗦穿衣服

那时候办喜事,很热闹

在河北,许多庄稼人习惯在冬天办喜事,因为冬天相对清闲,家里添丁进口再合适不过。家里办喜事一定少不了做被子,做被子讲究六铺六盖或八铺八盖,姑姑、大娘、婶子都赶来帮忙,那场面真是喜庆又热闹。

结婚,包饺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地方还流行让新郎官吃饺子,问他生不生,他一定要说“生”,寓意子孙满堂。

新娘子过门时,为图好彩头,要跨马鞍,寓意为平平安安;撒五谷,寓意为五谷丰登,扔喜钱寓意财源滚滚等等。

最盼望的是赶集和逛庙会

熙熙攘攘的人群

满目琳琅的商品

……

哪个河北人小时候

没跟大人逛过庙会

儿时的时光总是越长大越怀念~

逛庙会

图的就是人多

最热闹的地方是人挤人

鞋子被挤掉都弯不下腰

庙会上

孩子们都被大人放在肩头

看着路边好吃的好玩的

什么都想要

风车是庙会上最常见的玩具

孩子们几乎人手一个

这边是吹糖人儿的

那一点点的糖稀

在他们的手里象变魔术一般

三吹两扭就变成了

孙悟空、猪八戒

……

那边是捏泥人儿的

他们灵巧的手变幻无穷

一块小小的泥巴

很快就变成了婀娜多姿的嫦娥

精灵可爱的小兔

灵巧妩媚的梅花鹿

……

红缨枪、拨浪鼓......

还有一些已经叫不上名字的玩具和零食

如今街面上已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身影

但儿时的回忆却永远珍藏在心里

各种小吃摊儿一个接着一个

孩子们垂涎欲滴

一路边吃边走

小嘴儿都塞得满满的

腾不出地方来说话儿

套圈

庙会必备游戏,虽然几率很小

但为了那些小礼品

总要乐此不疲地试试手气

纯手工做的虎头鞋

鞋底宽大

家里的孩子穿着舒适

有助于练习走路

而且还有“驱病”“辟邪”之说

趁着庙会

把家里生锈的菜刀、剪子拿出来修磨

虽然都是不起眼的技术

但是生活中离了他们还真不行

一个硬币可以打一枚戒指

逛庙会不一定非得买多少东西

图的就是热闹、乐呵

大秧歌、踩高跷、甩红绸

骑毛驴、戴大头

……

老百姓喜气盈盈舞得高兴

孩子在后边有模有样学得开怀

演员们脚踩两尺多高的高跷

却如履平地

“叠罗汉”“孔雀开屏”“天女散花”

各种精彩绝活轮番亮相

让人目不暇接

有时候还能看见耍猴戏的

一大群人围成厚厚几层

里面的人牵着猴子拉小车、翻跟头

那猴子穿一件花花绿绿的衣裳

冲人们挤眉弄眼,抓头挠腮

看大戏是老年人的最爱

高高大大的戏台子下

嗡嗡嘤嘤挤满看戏的人

台上的演员卖力地唱

台下的观众卖力地叫好

小孩子听不懂戏

就喜欢和伙伴们在戏台子后面

看表演者“画脸子”

小贩们的吆喝声

小孩子的哭闹声

和着锣鼓声、戏台的音响声

一天的热闹劲儿

一直持续到天黑

那个年代

没有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我们依旧快乐无比

这里面有你的回忆吗?

你小时候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欢迎留言分享

来源:据河北天气、河北日报、

河北长城网、

燕赵都市报、新华河北、石家庄今日视线、石家庄本地通等

原标题:《冷冷冷!雨安排上了,雪呢?雪呢?小时候,河北人是这样过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ms/137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