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榷场贸易与宋辽榷场贸易,其共同点是都

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51.html

宋金榷场贸易与宋辽榷场贸易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深受政治关系的影响。但宋金榷场贸易似乎更加罢复无常,北宋与辽在签订和平协议后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榷场贸易也随之稳定。但南宋与金在签订和平协议之后还爆发了几次大型战争,而宋金榷场贸易也就随之取消。

如“熙宗皇统二年(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寻伐宋,亦罢之”。宋金在年议和后,“章宗宋界诸场,以伐宋皆罢。泰和八年八月,以与宋和,宋人请如旧置之,遂复置于唐、鄧、寿、驷、息州及秦、凤之地”。由此可见,宋金榷场贸易更加罢复无常。

但宋金榷场贸易又有不同的民族间交往特征,宋金榷场贸易并不完全受宋金关系影响,即使在和平年间,金也对榷场贸易的内容进行控制,最为明显的就是禁茶令的多次颁布,在金境内试种茶树,由早期的茶马交易变更为以金银丝绢买茶,限制金代马匹通过榷场贸易到南宋。

(一)金代禁茶令与绘画中少见的“茶”,金代繁峙岩山寺(年)南壁画中的饮茶活动、卖茶小贩,都应该是有一定的现实原型的。《金史》中记载“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显示出茶叶在章宗时期确实成为了金代普通百姓非常喜爱且能够享用的饮品。

虽然有学者认为岩山寺南壁的世俗场景是画家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想象,并非真实的金代中京地区的现实生活。但傅熹年先生在《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南殿金代壁画中所绘建筑的初步分析》中,通过对壁画中宫殿的布局、工字殿、阙等建筑物的考证分析,提出此画“大量反映金代宫廷建筑特点”。所以,即使这幅画有画家主观的想象与夸张,也不能完全否定此画与金代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认为金代繁峙岩山寺南壁壁画反映了金代中京地区的市井生活、经济状态,其中饮茶的场景可以作为分析宋金经济交往的图像资料。所以对宋金榷场贸易的探讨选择了岩山寺南壁壁画的图像线索。

表现茶饮题材的作品在金代极少,这种现象的成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就经济角度而言,宋金榷场贸易的特殊性应该是其中之一。

在金代,茶叶除了通过南宋每年进贡外,几乎都是通过宋金榷场贸而来,“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金代也曾尝试种植、制做茶叶,但以失败告终,最后不得不继续采取与南宋进行榷场贸易获得茶叶。

金代不愿意通过榷场贸易获得茶叶的原因之一,便是认为南宋能从榷场贸易中获得很多经济利益壮大起来,但金却在此过程中被削弱。金从宋贸易而来的茶叶数量很大:“泗州场岁供进新茶千胯”,曾有金代官员上奏称用丝绢贸易茶叶是“以有用之物而易无用之物也”,“奈何以吾有用之货而资敌乎”。即使是提倡与宋和平相处的金章宗,也认为榷场是资助敌人的贸易方式,“章宗承安三年八月,以谓费国用而资敌,遂命设官制之”。

金章宗尝试在金种植茶叶,不曾想种金茶售金茶的举措却因处理不当引起了民怨。商旅不愿意运送贩卖、官员强迫百姓购买的原因也很简单,金代自种茶叶茶味不佳价格却与南宋一样(“上谓宰臣曰:‘朕尝新茶,味虽不嘉,亦岂不可食也。’”)。金章宗平息了这件因茶而起的民怨后,却仍没有放弃在金种茶的想法:“五年春,罢造茶之坊。三月,上论省臣曰:‘今虽不造茶,其勿伐其树,其地则恣民耕樵。’六年,河南茶数槁者,命补植之。”

基于对榷场贸易“资助敌国”的认识,金代多次颁布禁茶令。金章宗泰和六年(),依尚书省启奏下令禁茶“遂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后来“更定食茶制”,又废除禁茶令。金宣宗时期,再兴禁茶令:“元光二年()三月乃制亲王、公主及见任五品以上官,素蓄者存之,禁不得卖、馈,余人并禁之。犯者徙五年,告者赏宝泉一万贯。”随着禁令的颁布,茶叶再次变为只有王公贵族、权臣高官等少数人才可以享用的饮品了。

所以在金代,民间茶叶走私屡禁不止,自金世宗朝便有惩治走私茶叶的法制措施:“世宗大定十六年,以多私贩,乃更定香,茶罪赏格”。金章宗朝还记录了一则官方查办走私茶叶的事件:“以尚书省令史承德郎刘成往河南视宫造者,以不亲嘗其味,但采民言谓为温柔,实非茶也,还即白上。上以为不干,杖七十,罢之。”

虽然宋金之间同样通过榷场贸易茶叶,但相较于辽代绘画,金代绘画对饮茶场景的表现并没有随着榷场贸易的稳定而增多。即使榷场如常设置,茶叶也因金代的贸易管控、禁茶令的颁布、金代统治集团对榷场贸易的片面认识,无法长期而稳定地成为金代百姓饮品。

而金代岩山寺南壁壁画刚好出现在宋金榷场贸易稳定期间,并且此期间金代没有对百姓饮茶设限,所以绘画有了可以表现的现实对象。但在榷场贸易罢复无常的时期,茶叶贸易受到管控的时期,普通百姓没有饮用茶叶的资格,绘画又从何描绘呢?

(二)宋与女真族经济交往形式的变化,政治实力、军事实力发生变化之时,民族间经济交往形式也会发生变化。彼此间是遵循朝贡贸易还是榷场贸易,又或是没有经济交往,很大程度上都不取决于经济利益。

北宋与女真族最初的经济交往始于太祖年间女真族向北宋进贡宝马,北宋很快便意识到,北宋可以向女真族大量购买马匹,宋太祖甚至下诏鼓励女真族的贸易的积极性,女真族非常希望能与北宋维持朝贡贸易的经济交往形式。

宋与女真族的朝贡贸易并没有随着宋金的接壤继续,而是在宋的请求下开展了榷场贸易。曾经主动与北宋取得经济交往的女真族,如今“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随着女真族对经济交往话语权的掌握,双方经济交往的具体形式也变为榷场贸易。

除了经济形式的变化,贸易内容也发生了改变。虽然曾经的马匹交易推动了女真族的经济发展,但如今对金代统治集团而言即使“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榷场贸易内容对政治、军事方面的影响更重要。所以金不但不向宋卖马,不用马易茶,还严厉禁止民间的卖马行为:“()诏禁卖马入外境,但至界欲卖而为所捕即论死。”并禁止对南宋输出马匹等一系列带有军事作用的物品:“熙宗七年,禁秦州场不得卖米面、及羊豚之腊、并可作军器之物入外界。”

随着宋金政治关系的改变,女真族与中原的经济交往形式也由朝贡贸易变为了榷场贸易。可见政治因素对该时期民族间经济交往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交易量、交易内容方面,也对具体的经济交往形式有影响。

(三)茶叶对金代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葛金芳先生曾说:“如果我们只看到各种力量在同一东亚文明圈内的角逐与重装所造成的社会动荡,而看不到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层正悄悄发生结构性变化,似将失之肤浅。”榷场贸易所提高的不仅仅是百姓的物质生活,它的繁荣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市场流通网络、经济变革的发展,更为后期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岩山寺壁画中西壁的世俗化倾向、对金现实生活的反映已经在学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也成为许多研究金代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学者所运用的图像资料。从“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可见岩山寺壁画所绘非虚,茶叶确实成为了金代普通百姓喜爱的饮品,也成为深受金代市井商贩追捧的热销商品。

在北宋,随着商品构成的不断丰富、商业力量的兴盛,都市商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北宋李嵩的《货郎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都是展现北宋繁荣贸易的绘画作品。这些画卷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商品种类丰富,且所卖之物大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南宋画家李嵩有四幅现存于世的《货郎图》,虽然尺幅构图有所不同,但是所表现的内容基本相似。

一位货郎肩挑着两筐的各式各样的货物,引来妇女带着很多孩童围观和购买。货郎的货物种类非常多,比如有锄头、耙子等农具,还有扇子、草帽、瓶罐等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有拨浪鼓,小灯笼,小风车等玩具杂货,以及典型的商业行为——招幌。《货郎图》显示出宋朝物资生产的丰富和商品流通的发达,两宋繁茂的经济活动与商品构成的丰富可见一斑。

“商业不再是为少数富人服务,而变成供应广大人民的大规模商业。这在性质上是一种革命性变化。”金代岩山寺壁画显示出金代山西繁峙县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结构性变化,从古籍文献看,繁峙县确实有发生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可能性。繁峙县隶属于今山西忻州市,为通往五台山的要道,大同等地常年络绎不绝的香客南往五台山的必经处。

(金)赵秉文曾如此描述位于忻州市旁的泉阳地区“楼枕古榆关,下建十丈旗子。袤以五筵,广三之二。窗闼轩豁,俯瞰阎闾道京师而来者,历汾、晋,接秦、陇,走云、代,商旅络绎,使驿旁午,车摧马括,日不半舍,使人目寒而足慄,凄然有去国之悲。”由此,可以推测繁峙县的繁华。

因为从文献看,宋金议和之后,金在寿、蔡、泗、唐、邓、秦、巩、洮、凤翔等地设置榷场,宋在光州、枣阳、安东军、花靥镇、盱眙军设立榷场。这其中,宋方经常开放的榷场是盱眙军,金方则是泗州。可见,山西繁峙县的西南、南、东南都有榷场,这在地理条件上形成了易于获取多地榷场贸易物资的优势。

所以,对于繁峙县的商贩而言,茶叶并非难以获取且只能向小部分人群销售的商品,而是能通过金境内多条通道获取,且能向平民百姓大量销售的商品。金代的经济结构、商品种类在与南宋的榷场贸易中得到了很大的丰富,茶叶只是金代众多舶来品中的一样,此外还有香药、缯帛、瓷器、粳糯等。

“都市化进程的实质性内涵是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城市加速转变”,如果说“货郎”题材的出现是经济结构继唐至宋后发生改变的表征,那么茶叶的出现也是金代都市商业化发展的体现。

茶叶通过榷场贸易入金,而后又以消费品的形式出现在金代的城市商业活动中,它既与百姓息息相关,又是百姓有能力消费的商品,所以起到了提高城市的商业性、拉动城市的消费特征的作用。而随着商业也就不断地参与到百姓生活中,城市的商业性比重也逐步提高,金代的城市便不仅仅具有行政功能。

金熙宗与宋高宗于年才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之间的榷场贸易也大概于这个时期趋于稳定,位于宋金交界处饱受战火之苦的城市也开始逐步恢复城市的商业活动。金境内的山西繁峙县的岩山寺著名壁画《西壁阁楼图》通过题字可知创作于金大定七年(),原本经济结构非常单一、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女真族,在数十年间发展出如此繁华的城市景象,与商品构成得到丰富不无联系。

特别是以茶叶为代表的舶来品,既与百姓息息相关,又是百姓能够消费的物品,使金代的城市在发展中凸显出消费性城市特征,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此外,由南宋输入金代的茶叶并不只是在都市贸易中展现出它的商业作用。茶叶能够在市井酒肆卖给金代百姓,当然也能够卖给西夏。

金南下侵掠占领了原本属于北宋的大片甘肃土地后,宋与西夏在地域上不再毗邻,南宋的茶叶只能通过与金的榷场贸易辗转获得:“先是,夏使至金,许带货物与富商交易。”而西夏为了维持与金代的友好贸易关系,曾表示“至如殊方异域朝觐天阙,合经当过道路,亦不阻节”。茶叶摇身一变,成为了金代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促进了金代的商业发展。

早在北宋时期,茶叶的商业价值就已经远超前朝。《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九》中详细记录了卖茶额、卖茶价,显示出茶叶在该时期的交易状况、价格变化都受到了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ms/123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