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征迁工程成为拆迁
依法阳光和谐高效拆迁的“鄂州样本”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征迁工程纪略
图为:省、市、区相关负责人和拆迁群众代表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奠基
图为:航空都市区安置小区项目建设开工仪式
图为:“支部主题党日”开到征地拆迁一线
图为:航空都市区村民兴高采烈地见证机场建设开工的难忘时刻
图为:鄂城区沙窝乡黄山村童家坝多名拆迁村民集体举办搬迁宴
图为:村民自发结对搬迁
图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图为:机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图为:村民高度评价安置小区的设计规划
图为:机场拆迁区96岁龚氏老人和儿子媳妇在拆迁的老屋门前留影
图为:拆除工作依规安全有序进行
2月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国家生产力重大布局项目——湖北鄂州民用机场,落户鄂州市鄂城区。
鄂州,一座正在崛起的空港之城,即将实现凤凰涅槃。就在此刻,从空中俯瞰鄂州:你会发现在鄂城区的燕矶、杨叶和沙窝三镇毗邻长江的连片陆面上,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的建设用地已腾空,各类大型机械正不停运转。两年后,波音等大型飞机将从这里起飞。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鄂州市自年7月10日起,全面启动机场核心区3个乡镇8个村余户近2万人余万平方米的征迁安置工程。在担负建市以来征迁安置面积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紧、要求最高、投入最多的这项历史重任中,鄂州市鄂城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让大飞机飞起来,党的旗帜立起来,群众的脸笑起来”,把征地拆迁主战场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考场,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又好又快地完成了机场核心区征迁安置任务,没有发生一起非访、负面舆论炒作、安全事故和党员干部违纪事件(零非访、零炒作、零事故、零违纪),创造了依法阳光和谐高效征迁的“鄂州速度”“鄂州样本”,书写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鄂州新篇章。
掌航向之舵
征地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党旗领航,方能攻坚克难,乘风破浪。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鄂州市委、市政府负责人统筹指挥,组织做好政策和机制的顶层设计,定期不定期在一线调研指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全面加强对征迁工作的领导。市级成立由市委副书记领衔的征迁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征迁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在鄂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鄂城区聚力实施“空港党旗领航·红色战斗堡垒”行动,落实统筹在市、主导在区、责任在乡镇、工作在村、落实在组、战斗在支部的工作机制。鄂城区党政主职带领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班子成员一线挂帅作战,并成立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和征迁安置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县级领导包村、区直单位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以党员联户、结对联包、组团服务为主抓手,构筑起区镇村组四级联动的战斗体系,让每个拆迁户都有党员联、都有干部帮。
市派驻村“第一书记”会同区镇村多名结对联包人员,深入村组做实做细宣传动员、政策解释、协议签订、搬迁腾房、过渡安置、社会稳定等工作,切实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民生保障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情民意信息员、党委决策参谋员等“五大员”。构建起党旗领航的“一核多元共治”工作格局,锻造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为机场项目建设和拆迁群众保驾护航。
支部堡垒、党员先锋、群众参与、社会协同,机场核心区“五支力量”(本地政府公职人员、村第一书记、一村一律师、在本镇外工作的党员干部和本地知名人士和民营企业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签协议、拆房屋、保安全、护稳定,广大拆迁村民积极拥护、参与、支持项目建设,主动舍小家、顾大家,呈现出排队签约、结队搬迁的动人场景。
扬法治之帆
征地拆迁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治理革命。法治护航,牢牢托起“空港梦”。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始终。按照鄂州市委、市政府部署,鄂城区出台《政法机关服务航空都市区十二条措施》和“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开展“一村一律师”法律服务,为核心区10个村各聘请1名专职律师,每村设立律师服务站,驻村律师每月到驻点村值班不少于6天,每月举办法治讲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办理法援案件件,法律咨询人次。机场核心区燕矶镇还设立了常驻检察服务站。全面发布《关于依法处置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0余份,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在核心区开展《涉法涉诉十大典型案例》巡回展,为拆迁群众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相信政府相信党,公平公正得补偿”的理念深入人心。
严打与严防双管齐下。持续开展“霹雳行动”,深入打击“黑恶霸”,遏制“盗抢骗”,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三堵五闹”“三强五霸”和非法阻工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理阻拦施工、造谣滋事人员39人。严禁暴力、强制拆迁,严防涉黑恶人员参与、渗透,对所有拆迁公司由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将有涉黑恶背景或犯罪前科的人挡在门外。严打核心区违法建设,发布安民告示,对违法建设一律强制拆除、一律不予评估、一律不予补偿,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征迁的政策、过程和结果全透明。
召开核心区房屋拆除安全现场会,对3个乡镇和8个村拆迁人员开展安全培训,推出并落实安全拆房“十六条”措施。在8个村进出主干道加强交通引导,保障车辆和人员通行安全。畅通纪检举报渠道,全程监督征迁工作、征迁包保人员,确保征迁全过程风清气正。
开创“枫桥经验”鄂城化路径。每季度开展区镇村三级书记集中大接访,接访群众批次余人。充分发挥乡贤、五老人员、退休干部作用,实行村“五老联防”、镇村巡防和“1+N”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在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下设信访维稳部,成立社情民意接待、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维稳应急处突等五个专班,在机场核心区8个村组建区乡村三级驻村信访维稳工作小组,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真正把问题发现在初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
筑幸福之梦
机场征迁,考验的是治理智慧,探索的是治理新路,构筑的是平安幸福家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整个征迁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出台并实施征迁安置期间社会治理一揽子方案,不让公共服务脱节、不让党的建设缺位、不让社会管理留白。年就已规划的燕矶、杨叶两个安置小区,正在加速建设之中。以新城镇建设理念,建成安置房多万平方米,容纳住户1.3万户4.3万人,安置小区集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设施于一体,配备成熟的医疗配套服务,实行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站式教育。目前,对农民市民化改革,子女就学,孤寡老人、五保户等特困群众临时过渡,坟墓搬迁等都做了统筹安排,纳入社会治理和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做到拆迁户搬到哪里,党员和干部的服务就跟到哪里,哪里有困难,党员和党的组织就出现在哪里。全区8所学校无条件分流名学生,不让一个征迁百姓的子女辍学;“1+10”政策体系优先照顾被征地农民,不让一个征迁百姓失业;有针对性的基本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政策,不让一个征迁百姓就医、养老断档。征迁群众基本信息全部纳入迁入地网格,不让一个征迁百姓社会管理掉线。社会治理的组合拳,有力确保机场核心区“征得了、搬得出、拆得顺、稳得住、安得好”。
致机场核心区乡亲们的感谢信、致广大贤达人士的一封信以及致燕矶、沙窝、杨叶乡亲们的春节慰问信等,情真意切的文字,透着拆迁为民、拆迁靠民、拆迁惠民的滚滚热度,闪烁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思想的光芒。2月24日,鄂城区召开全区干部大会,表彰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征迁工作中突出的单位、公职人员,而且向户支持征迁的模范群众代表颁发了奖牌和奖金。
带着对党的忠诚,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带着对事业的责任,鄂州市务实重行、有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得到了中央组织部调研组、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许,收获了群众的好口碑。
用心用情运用“六子工作法”有力有序打赢征地拆迁攻坚仗
在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征迁工作中,鄂城区创新采取“六子工作法”,把征地拆迁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考场和实践平台,深入践行“四个意识”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铁的作风、铁的纪律、铁的担当、铁的措施有力有序有情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征得了、搬得出、拆得顺、稳得住、安得好”。
(一)组建班子,确保组组专班全覆盖。一是组建一线综合作战部。组建区乡村组“四级作战部”,靠前指挥,一线作战。成立由区委、区政府负责人挂帅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协调鄂城指挥部(简称区指挥部),指挥部下设7个工作部门和3个分指挥部。区指挥部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组织协调、日常考核和工作督查,各分指挥部负责工作组织实施,核心区各乡镇承担征地拆迁主体责任,村组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区直单位专班在乡镇统筹下开展工作。二是组成一线工作小分队。核心区8个村组成6个组团,分别成立由4至5名县级负责人牵头,区直包保单位会同乡镇、村组党员干部和小组长、“第一书记”等组成村级作战部,形成强有力的一线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在一线集中作战、集中吃住;村级作战部推动各小组成立由区乡村组四级人员组成的一线工作小分队,一户一策,上门开展宣传发动和思想工作。同时,成立由乡镇干部牵头的签约小组,进驻各村部对接一线工作小分队,与群众算账签约。三是组织一线轮流带班制。每天明确并公示区、镇带班领导,由区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当天征迁工作协调、应急处理、情况综合等工作。明确6项带班制度和“八严格八严禁”纪律,工作专班实行每日一汇总、每周一碰头,紧急情况和政策疑难问题随时研判,重大情况第一时间上报。
(二)结好对子,确保户户结对全覆盖。组织对“五支力量”和拆迁户基本底数特别是搬家、租房、入学、就业、过渡安置等现实需求进行全面摸底造册,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人员比例,从区直各单位挑选熟悉拆迁政策、群众基础较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入驻各村组,会同市派驻村“第一书记”、镇村党员干部一道与拆迁户结对帮扶,做到每家拆迁户都有党员联、都有干部帮。一是实行五明确、六包干。结对帮扶人员做到对象明确、底数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责任明确;包宣传动员、包政策解释、包协议签订、包搬迁腾退、包过渡安置、包社会稳定,切实当好“五大员”。二是实行村帮村、组帮组。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村民理事会主动收集房源、搬家公司信息,为拆迁户提供集中帮助;3个乡镇未涉及拆迁的村组主动结对帮扶拆迁村组,在租房、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帮助。核心区以外各乡镇积极主动作为,在租房、就学、过渡安置等方面帮助核心区乡镇拆迁群众。三是实行“五个服务”、跟踪到位。建立完善拆迁群众、党员人数和流向情况台账,建立完善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掌握拆迁群众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需求。组织开展跟踪回访服务,着力解决拆迁户子女入学、特殊困难人群过渡安置、改善过渡住房条件、坟墓迁移等民生问题,与市直有关部门对接沟通,解决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困难问题,把“五个服务”一一落地。
(三)统一调子,确保宣传动员全覆盖。一是开好“三个会”。召开征迁动员会、政策宣讲会、村组代表会,进村入户,宣讲政策,服务群众,推动征迁,使项目建设及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算清“四本账”。坚持换位思考,耐心向群众算好小账和大账、自家账和公家账、眼前账和长远账、经济账和政治账。三是发起“五项宣传攻势”。在主干道、每个小组刷写和悬挂“相信政府相信党,公平公正得补偿”“拆迁为民、拆迁靠民、拆迁惠民”等内容的横幅标语0余条,制作安全拆迁、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识余个。给拆迁户发放《土地征收、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政策问答》手册0余本。向拆迁户公职人员印发宣传信0余份。利用短信平台、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mj/1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