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给承德带来的,不都是利好

北京白癜风哪家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京沈高铁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牵动我们的心。

说一条最新的:

9月17日上午10时,位于朝阳市凌源境内的京沈高铁最长隧道——辽西隧道正式开始铺轨,预计本月末辽宁段铺轨工作将全面完成。而关于京沈高铁的具体开通时间,《承德日报》给出的说法是:

年底承德至沈阳间开通运营,年京沈高铁全线通车。

此刻,已经是年的10月。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一年之后我们就能乘坐高铁,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从承德到沈阳。

这真是历史的跨越。

京沈高铁规划走向和站点设置

然而,“能改变承德命运”的这条高铁并不好修。

京沈客专承德境内.公里,设兴隆西、安匠、承德南、承德县北和平泉北5座车站,估算投资约亿元。巨大的投入,给承德带来的利好也是巨大的。《承德日报》发文称:京沈客专过境我市并设5座车站,这标志着承德即将步入“高铁时代”和“首都一小时经济圈”,项目建成后,对于进一步放大我市既有的区位优势,深层次地推动全市经济结构改善、助推全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占先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将繁荣沿途地方经济和方便市民出行。

作为旅游城市,承德是迫切需要高铁的。

现成的例子很多:以武广高铁开通后,粤湘鄂地区的旅游收入呈现“井喷式”增长。据广州旅游局统计,武广高铁开通1个月内,高铁旅游团人数就超过人次;年“五一”期间,衡山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同比增加29.8%,酒店人住率也提升至91.6%;年上半年韶关市旅行社共接待境外游客人次,同比增长.5%……

武广高铁刚开,大量广东人跑到武大看樱花,学校不得不征集会粤语的学生帮忙引导游客。

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

可是高铁给承德带来的,全都是利好吗?

高铁可能成为北京的“吸管”

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Perroux)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该理论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出发,认为生产要素总是先流入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形成经济增长中心,当经济增长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经济优势便开始向外传导,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

这个理论适用于中国吗?不妨先说说日本的例子。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建设开通之后,在沿线城市形成了“虹吸效应”,地方的各种要素及优势资源开始向着作为站点城市的东京聚集;总部设在东京的企业也不断将地方分公司获取的利益收入向东京聚拢,东京地区经济发展一度达到顶峰,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得以增加,吸引外来劳动力前来寻求就业机会。然而沿线的一些小城市,人才被东京的高薪酬水平和遍地是机会吸引走,渐渐“边缘化”。

日本“新干线”途径富士山

高铁既能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吸来,也能吸走。

在中国,这种“虹吸效应”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长期以来都有一个说法:北京是“城市黑洞”,吸走了周边的河北、天津、内蒙的资源和人才,甚至是机会。就拿本科毕业生工资水平来说:北京地区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元,可在承德,有的人工作了一辈子都拿不到这样的工资水平。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还停留在元左右。

著名的“环首都贫困带”

地理位置上的几百公里,造成的差距却是承德至少落后北京十年不止。可对于人才来说,“人往高处走”才是正常规律。高铁的开通,甚至将最后一群“没那么有野心”的学生也带去了北京——“去北京反正就50分钟的路程,甚至比从承德去隆化还快呢”。

高铁开通后,承德本土企业可能面临的,可能是“和北京竞争”的局面。可你觉得承德企业的胜算,有几何?

承德的企业的用人成本,或大涨

由于地理空间被时间消灭,人们对空间的感知会发生变化。

石家庄到承德间飞机的开通就是例子:之前去石家庄办事,路上最快也得五个多小时(2个小时高速+1小时市区通行+2小时高铁),很难做到当天去当天回。可航线开通以后,“早上出发,中午办事,晚上回家”已经不再是梦想。而航线的开通,也让一些承德企业拓展省会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可能。

而高铁的建成,使“同城化”现象更加凸显。高速铁路保证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劳动力总是从工资水平低的地区流向工资水平高的地区。

京冀间工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劳动力需求水平暂且不变的情况下,会降低该地区的劳动报酬;而劳动力收入水平低的地区,由于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为留住劳动力,原来低收人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将有所上调,进而促使两地收入水平趋同。

那么,你认为承德地区的工资水平,有可能和北京相当吗?我个人认为,随着高铁“吸虹效应”的凸显,随着承德企业招人用人的愈发艰难,这个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甚至,工资水平的一体化,正式“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其间发挥重要作用的,也许就是高铁。

“利好”和“利空”,总是“一念之间”

是,高铁吸引走了承德本地的人才和资源,或者还能提高承德工资水平,对于企业来说,是利空,可对于承德百姓来说,是利好。

可是,改革往往是伴随着阵痛的。

如果承德本土企业承受不了日益高企的人力成本,那么就有可能有一些承德企业在市场上完全消失,而随之带来的,可能就是失业潮。

可是,长期工作在承德的劳动力,能否都“无代价”的离开承德,跑去北京重新就业?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留下,纵使承德和北京不过50分钟的车程,可是在承德毕竟还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吸上一口好空气。

“承德的庙宇,承德的蓝天”

然而,即使高铁和所有事物一样都具有“正负两面性”,我们也不必悲观,因为在高铁带来的“利好”面前,这些“利空”并非无解。以廊坊为例,高铁开通后,廊坊利用区位优势和本身产业结构的特点,辅之以政策支持,吸引了很多因受到北京、天津高房价、高消费影响“出走”的人才择业廊坊。而且,由于高铁的开通,很多外地企业会将业务拓展到承德,承德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多,虽然有可能打破承德经济的“若干既有规则”,但是从长远来说,提高竞争和市场水平,才是破解承德经济一直落后的良药之一。

最后,做一个调查吧!

本人能力有限,观点也可能偏颇,欢迎各位网友拍砖、讨论。

留言区已开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ly/8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