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看一线气象人的工作随笔
原创大淼中国气象收录于合集#讲述你的故事64个
年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年)》(以下简称《纲要》),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殷殷重托,擘画了到年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半年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纲要》,聚焦“实”字谋发展,强能力补短板,出实策见实效……而那些气象人,又是如何按照《纲要》指引的道路,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答卷呢?这份“工作随笔”值得分享!
?河北
讲述人: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刘华悦
“后冬奥时代”气象工作能汲取什么?
我是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的现场服务人员之一。冬奥会期间,我主要负责探索、研发雪深预报指标,参与有关积雪深度的预报服务。
刘华悦正在用显微镜观察雪花形状
自年开始,我连续三年在赛场开展雪花形状、气温、能见度、天空状况、雪深等要素观测。这期间,我利用专业显微镜成像、测距设备等随时记录照片并自动显示拍照时间,进行粒子尺寸测量,最终获得粒子图片近张。
赛事期间,张家口赛区天气变幻多端。在2月12日至13日两次降雪过程中,我根据之前研究赛区山地降雪机理和雪深预报的积累,通过对“雪水比”进行研究分析,为赛事顺利运行、赛程优化安排等提供有力保障。
河北冰雪运动热情进一步激发,年暑期,河北省冰雪场馆开启“暑热”模式图/河北新闻网
在冬奥会的带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在河北大地蓬勃发展,除了张家口之外,承德、保定等地也在规划筹建冰雪运动训练、旅游场馆。半年来,我总结“冬奥经验”,努力通过利用冬奥会对不同赛道预报差异的订正方法等技术,开展冰雪运动“气象服务综合系统”等领域的研究。未来,我计划依据前期雪花形状观测积累的经验,加强对雪深预报地分析调整,提高预报针对性。
?广西
讲述人:柳州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张凌云
强“龙舟水”背后,我们做了啥?
6月18日午夜零点左右,我正在柳州市气象台值班室值班。此时,电脑屏幕上的雷达回波异常激烈。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山南麓的香粉乡、四荣乡一带,强回波红得发紫,且移动缓慢,并有“列车效应”之势。突然!我发现位于强回波中心地带的香粉自动站却没有雨量显示,预报经验告诉我:肯定是自动站出了问题!
张凌云正在屏幕前分析雷达回波
我立即电话联络融水县气象局。果不其然,香粉乡一带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几道刺眼的闪电轰鸣过后,电力系统突然瘫痪。此时的苗乡已是一片漆黑,自动站也因停电导致数据传输故障。我果断地启动雨量估测应急措施,采用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和多源融合雨量实况产品、临近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及时开展雨量实况和每三小时的滚动预报服务。
这份从容,主要基于近年来我们单位持续开展暴雨试验及强降雨形成机理研究,致力于极端降水和暴雨风险普查等。这些科研工作均有力支撑了对本地暴雨的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
广西遇最强龙舟水图/广西新闻网
18日中午,香粉乡恢复供电后,自动站数据也及时得到补传。在关键站点数据缺失的情况下,我们有效应对了超历史极值的极端暴雨,为当地政府成功处置群发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极大减轻了灾害损失。后来,我了解到,这次暴雨过程是年以来最强“龙舟水”的组成之一。
我们将《纲要》精神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今年汛期,柳州市气象局成功应对12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气象精细化服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这也让我感到了光荣与自信。
?重庆
讲述人:重庆市北碚区气象局预报员杨春
山火来袭!我们坚守火情一线
8月25日晚,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山火通过“以火灭火”的反烧法实现明火有效封控,成功阻止了火势向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蔓延。作为全程参与山火气象服务保障的一员,回想“总攻”胜利那一刻,我仍然感慨万千。
《纲要》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在这次山火气象服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山火发生后,我们24小时轮流坚守火情一线。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我们在前线利用卫星、雷达监测林区火点信息,提供周边天气实况、未来天气趋势预报服务,尤其是总攻发起前,每半小时就要向指挥部报告一次现场风速风向、湿度等气象数据,以捕捉有利风向。在我们的背后,还有气象“大本营”提供着坚实后盾,市气象台的同事逐3小时、逐6小时为我们提供预报服务专题材料。与此同时,人影作业人员也在24小时待命。
北碚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在现场测风速图/北碚区气象局
25日,“决战”正式打响。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数据,我们翻山越岭赶赴离山火最近的隔离带,实地测量火险点的风速、风向、湿度等气象数据,并在现场调度会上坚定地给出“未来2小时都将是偏东风”的预测结论,为采取“以火攻火”提供关键决策信息。
北碚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在现场为指挥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图/北碚区气象局
气象技术人员正在根据火险点的变化搬迁移动气象站图/北碚区气象局
我相信,随着气象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发展,未来,气象科技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时,将发挥更关键作用!
?河南
讲述人: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姬兴杰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助力小麦增产
年,河南遭遇罕见暴雨洪涝灾害,给我省小麦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今年2月,我们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在全国率先开展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
3月14日,河南省黄县气象局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保障晚播小麦促弱转壮,进行田间管理图/马超
我们首先基于气象、高分等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厘清全省小麦种植区分布和晚播区域详细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小麦分区域的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风险预警指标和模型,研发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场景式服务平台,初步建立省市县3级风险预警业务,在空间上实现精细至田块的精细识别,时间上将预报提前量提前了至少3至5天。
据统计部门数据,今年河南小麦单产.31公斤/亩,总产.54亿斤,同比增长0.3%,单产和总产均再创新高,稳居全国第一。我们圆满完成了特殊年景下的气象保障粮食生产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加快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为粮食生产提供全链条、伴随式高质量气象服务。
?湖北
讲述人:湖北气象服务中心能源气象服务首席成驰
做好能源保供的“压仓石”!
《纲要》提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能源保供迎峰度夏事关国计民生。今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罕见高温。湖北经历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任务最为艰巨的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战役”。从中,我深刻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气象服务的迫切要求,认识到急需将专业服务融入能源生产、输送、消纳全周期全行业。
湖北风力发电
在全省各地市级电网中,黄冈电网新能源装机约万千瓦,为全省第一,最大发电出力超万千瓦;黄冈全网电力负荷最大时有超过一半由风电光伏电站提供。对风电光伏电站发电的准确预测是黄冈电网计划编制和电量平衡的前提,也是黄冈地区能源保供的压仓石。
我们多次与黄冈电网会商沟通,以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应用智能网格预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针对地区电网需求,开发了黄冈电力调度智能综合气象保障系统,将精确的风光发电功率预测、用电负荷预测和网供预测集于一体,助力有效分担顶峰负荷。
成驰工作照图/高迅芝
当前,与能源电力行业一样,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我将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让“气象+”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告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马洵张凌云雷晓霞叶彬利姬兴杰周爱春成驰李建平敖艳梅
原标题:《这半年,看一线气象人的“工作随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dezx.com/cdly/12468.html